2005/09/22 | 对“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的反思与建议
类别(英特尔未来教育Intel) | 评论(0) | 阅读(1302) | 发表于 13:36
对“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的反思与建议
资料来源:http://www.teachfuture.com/article/2005/0901b.asp
安徽省宣城市第四中学
作  者:杨和平
发布日期:2005年09月01日

  从7月6日起,先后以不同的身份参加了几期“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培训的一些方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从追求更高培训效益的目的出发,我以为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改进或加强。
  一、给“黑洞”一丝“光明”
  多次听到这样一个花絮:开始培训的时候,仿佛掉进了一个“黑洞”,培训的过程就是在“黑洞”中爬行的过程,等到培训结束的时候就是爬出了黑洞,看见了“光明”,思想上豁然开朗。不知道这个花絮反映的是不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只是,在我第一次参加培训的时候,开始确实有一种掉进黑洞里去的感觉,不知道究竟要学些什么,不明白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直到培训结束,我都没有爬出“黑洞”,思想上还是一片茫然。因为担任着下一期培训任务的缘故,所以,我又结合课本、有关资料和日常的教学实践,对这种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教育理念进行了一番思考,才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才看见了“光明”。
  有这种感觉的不止我一人,调查同一期培训班中的学员,很多人都有这种困惑。因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不明白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导致部分老师感觉这种培训是没有意义的,和日常教学有着太远的距离,是在对时间的无情浪费,所以有少数老师在中途放弃了学习。即使坚持到最后的,也未必都深刻地理解了这种培训的基本理念,都领会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精神内核,都对这种培训进行过思考,都能将培训所学融入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去。或许,有人将培训简单地理解成完成规定的任务,有人将培训理解成学习计算机,有人过于追求作业形式的精美而忽略选题的探究价值和提出问题的深度……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这个看不见阳光的“黑洞”。我以为,我们的培训应该给“黑洞”一丝光明,应该让老师们明白学习的意义,明白他们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在深入讨论、感受的基础上,让老师们对这种教育的理念有更深刻的认识。
  就这个问题,建议在培训过程中做如下改进:
  第一,要讲清楚培训的意义。让老师们明白“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即使培训是务虚的,也是对我们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一次洗礼,是一次难得的“头脑风暴”运动,是新课程培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对老师们讲清楚,在培训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感到学习的内容与教学的实际有一定的距离,这时,我们要提醒老师注意:一则,我们是想通过培训让你做一个教育的“领跑者”,希望你不要满足做一个“追随者”;二则,没用实际的用处是因为没有用心的思考,只要用心思考,只要努力探索,就能将培训中所学到的理念、方法等应用于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
  第二,让老师带着任务和目标去学习。掉进黑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每天走进教室不知道今天应该做些什么,迷迷糊糊之中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一天下来,除了有种被“牵”的疲惫感之外,似乎什么也没有。“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任务驱动”,给学员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这也是此项培训的一个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培训者忽略了这一点,未能让老师带着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去学习,也没有让老师明确完成该任务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我以为在执行具体培训任务的时候,首先要让大家明确培训的目标,明确培训期间应该完成的任务,每天应该告诉大家今天要完成什么任务,每节课要告诉学员应该完成什么任务,让培训的过程成为执行一个个小任务的过程。这样,目标明确,任务清晰,黑洞中就有了光明的影子,就会减少无谓的困惑,多些有价值的思考。
  第三,讲清楚学习的方法。不同的学习,需要不同的方法。“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是一种崭新形式的培训,参与这种培训,如果未能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就难以提高效率,就会生发诸多的困惑,黑洞就会越来越深。就这种培训而言,我们有必要向学员介绍如下的学习方法:1、学习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是通过对一个“单元主题”的探究来感受“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精神内核的;2、学习的过程就是完成任务的过程,在不断地完成一个个小任务的过程中,最终完成“单元主题”的总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整合信息技术”的方式方法和“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独特魅力;3、学习的过程就是思考内化的过程,我们要提示老师一边接受一边质疑,一边参与合作一边独立思考,一边感受新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一边思考怎样将这些理念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怎样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于今后的日常教学。我想,如果让老师事先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么,黑洞又会多了一丝光明,也许会早一点看到阳光。
  第四,对教育理念进行适当的点拨。“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蕴涵了怎样的教育理念,要向受训者传递怎样的教育思想,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也有可能有些受训者始终处在迷茫的状态,自始至终都很迷惑,并不清楚这种教育培训要传递什么样的理念。但是,培训项目的设计者肯定有自己的初衷,这种初衷是什么,课本也以适当的方式做出了表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作为培训的执行人,在培训的执行过程中,应该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点拨,让受训者对这种教育形式的理念有更深刻和明了的理解。
  二、选题、拟题指导不应该被忽视
  培训实践表明,在单元主题的选定和拟定方面很多学员都需要帮助,而这一点,教材编写和培训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以至出现了如下的一些问题:
  (一)选题方面:1、选题过大,如《圆》《古代文化》《光》《素质》;2、选题过窄,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岳阳楼记》;3、选题缺少探究的价值,如《生活离不开电》;4、所选主题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如《朗读与语文教学》《怎样进行情景教学》《怎样教好物理课》《中考指导》等。5、纯粹为了完成作业,没有考虑在今后教学中是否能派上用场。
  (二)拟题方面:1、过于烦琐,不简洁,如《七年级——十二年级古代诗歌同一作者作品题材分类》《古诗中涉及的鸟类及其意义》;2、古板,不具吸引力,如《生活中光的现象》;3、指向不明,过泛,如《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应用之一》。
  针对以上问题,教材编写和培训实践都应加强指导,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提醒学员注意:
  (一)选题方面:1、切入要小,但要能以小见大,以小带大。例如上面提到的过大选题《圆》,我们可以改成《生活中的圆》《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圆与我们的生活》等;过小选题《岳阳楼记》可以改成《<岳阳楼记>与文人被贬的心境》《<岳阳楼记>与范仲淹的仕途人生》等。这样一改,过大或过小的选题就有了较好的切入点,也有了广泛的值得研究的空间。2、要有探究的价值。选题的好坏最重要的评价标尺就是选题有没有研究的价值,在培训实践中,我们要指导学员去选择那些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例如,《摩擦是有作用的》这个选题就缺少研究的价值,选题是一个早已被证明正确的结论,再花费时间去做这样一个研究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我们可以改成《摩擦在生活中的应用》《失去摩擦的世界》等。又如《朗读与语文素养的提高》这个选题,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学生有没有必要去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即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了很深入的探究,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又有多少帮助呢?或者说,这个课题对学生而言基本没有价值。3、研究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初步策划单元的时候,很多学员都站在自己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例如《怎样上好物理课》等,行为实施的主体都是教师,而不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这个选题我们可以修改成《物理,我们怎么学》。另外,我们还需要提醒学员尽可能考虑选题能应用于今后的日常教学等相关问题。
  (二)拟题方面:1、简洁,不要过于烦琐。一个好的标题应该是简洁的,那种过于烦琐的标题很容易一开始就引起读者的厌倦感,例如《七年级——十二年级古代诗歌同一作者作品题材分类》《古诗中涉及的鸟类及其意义》就不够简洁。第一个选题仅仅是做出分类,没有研究的价值,我们建议更换选题。第二个可以修改为《古诗中的鸟文化》。2、指向要明确。好的标题应该能在某中程度上概括或指向了研究的主要内容或研究的主要方向。那些指向不明的标题是难以引起阅读兴趣的,例如《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应用之一》,这两个选题究竟要研究什么,从标题上我们不能看出,指向过于宽泛或不明确,根据选题者的陈述,我们建议改成《统计与我们的生活》《平均数在日常评价中的运用》。3、力争生动,具有吸引力。选题的标题陈述除了要做到“简洁、明确”之外,我们要努力做到“具有吸引力”,激发读者对我们课题研究的兴趣。而古板的陈述很可能让你的课题失去读者,例如《生活中光的现象》,我们可以改成《神奇的光》《假如生活中没有光》《在光的世界里旅行》等。
  三、提出问题应作为教学的重点
  除了选题外,分不清框架问题的三个层次,提问不符合要求,提问质量不高,也是培训过程中暴露出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之一,我们先看两个“问题”实例:

图片如下:


图片如下:

  以上两个框架问题的选题前面已经做出过分析,下面就提问做一点简要阐述。
  第一个框架问题:先看内容问题,作者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探究“平均分在评价中的作用”,按照这样的一个思路,首先要解决的内容问题应该不只是“什么是平均数?什么是中位数?”,其它诸如“方差、众数”和评价密切相关的概念也应该作为内容问题进行学习。“单元问题”和“基本问题”有相互交叉的一面,也是属于同一个层次的问题,都是对原因的探究,应该合并成“单元问题”。所以要重新设计基本问题,可以考虑设计成“怎样让数学统计更趋向于公平合理”等。
  第二个框架问题:基本问题“摩擦的意义是什么”和单元问题有重复之嫌,且有相对明确的答案,综合性不强,未能指向“学科的核心”,缺少研究的价值,应该删除,可以替换成“怎样利用物理原理解决生活问题”。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我在一组对比实验中发现,只要在教学中抓住了以下几点,情况就会大有改观。
  首先,讲深讲透框架问题。下面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教学思路:1、提示大家讨论:有位老师对教材的编排思路“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基本问题”提出了批评,说有点混乱,应该按照“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的思路编排,你认为教材的编排思路和这位老师所讲的思路有何不同?请仔细阅读教材,发表你的看法。2、结合相关事例,做较为具体的阐释。教学的实践表明,学员最难以理解的问题就是“基本问题”,应作为教学的重点,多举几个例子。3、归纳三个层次问题的基本特点,最好用倒金字塔的图视来表现。
  第二,提问方法的指导要具体,讨论要深入。我们可以考虑通过讲解“六侧面问题”、“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等来提高学员的提问水准,但一定要在讲解的过程中联系“框架问题”,讲清楚它们和框架问题之间的联系,比如,“洞察”“应用”“评价”等相关问题是属于“基本问题或单元问题范畴内的。否则,给老师的感觉就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这种讲解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在深入讲解之后,利用BBS讨论“是否还有其他可行的问题设计思路或方法”,这个时候主讲教师能否积极参与、及时点拨将决定着讨论的成败,这个环节能深入到什么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提出问题的质量高低。
  第三,要注意对问题陈述的指导。比如,使用不同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的问题深度是有差别的,“为什么”表述的多是单元问题,而“是什么”只能表述内容问题。比如,不同的动词实施行为的主体不同,“指导”的主体是教师,而探究的主体可以是学生。比如,表述问题的语句不能是一个结论性的陈述句,像“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国情”“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等不能构成问题。
  第四,利用论坛集中大家的智慧。教材中有个环节是将框架问题结对共享,实践表明,这不是一种最优秀的方法。第二次主持培训的时候,我将这个环节做了改动,我让大家将自己提出的框架问题贴到指定的论坛,然后教师针对他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回复,学员之间也相互交流相互点拨,这样,就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在共同交流和相互启发之中修改自己的框架问题,提高了提问的水平。
  四 、培训过程不能忽视与教学实际的联系
  在某些班级里,“英特尔&reg;未来教育”项目培训留给老师最大的负面感觉是:距离教学的实际太远,学习没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学习者缺少思考缺少举一反三的能力,另一方面和教材编排、培训实践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鉴于这种现实,建议在培训过程中强化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的关联。
  第一,提供一些可以反映“英特尔&reg;未来教育”项目理念的典型课例(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课例)。尤其是学科教师培训,我们面对的都是一线的学科教师,培训结束后,他们能否将学到的教学理念、方法等运用教学之中去,关系到培训实际意义上的成败,所以,我以为,在培训过程中精选一些能够体现“英特尔&reg;未来教育”项目基本理念的课例非常必要。我在某一期学科教师培训班中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用课例《我在美国教<荔枝蜜>》(注1)作为培训的导入材料,然后让老师们粗略浏览课本,结合课例谈谈对“英特尔&reg;未来教育”项目的初步理解。在接下来的培训中,我再次穿插了几个相关课例。事实表明,这样做让老师们意识到培训是和我们的实际教学联系在一起的,对于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第二,应就课程整合提出一些可以操作的具体办法。“英特尔&reg;未来教育”项目有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整合技术运用于教学”,那么,究竟怎样进行整合呢?教材编写和培训实践都没有给予明确的回答,只是让老师们自己从培训的过程中感悟。而实际又面临着学员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不足、独立思考习惯的欠缺,所以,能够从培训过程中提炼出“整合技术运用于教学”的方法的学员并不多。针对这种实际,我以为有必要对“整合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方法模式”进行必要的点拨和深入的讨论。在某个培训班,我补充了一个“整合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的十种模式”的模块,在对这个模块的讲解、举例之后,进行了一场“你认为还可以怎样整合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的讨论。这个模块的补充,给怎样整合一个较为明确的答案,为老师们今后整合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提供了明晰的思路。
  第三,将教学的整个过程变成“做中学,做中思”的过程。培训实践表明,很多学员都处在一种不断赶制作业的状态之中,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去完成作业,很难把作业的过程当成感悟、学习的过程,能在做的过程中思考的学员就更少了。这样做的结果就谈不上举一反三,迁移运用了。因此,如前面所说,要让学员将完成作业的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深更透地去理解“英特尔&reg;未来教育”项目,才能够谈得上迁移运用。
  “英特尔&reg;未来教育”项目培训作为一种崭新的培训形式势必会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注意培训地域和培训对象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反思和培训方式方法上的调整,培训将会取得更优异的效果。
  以上的反思和建议希望能对下一步的培训产生积极的意义。

注1:《我在美国教<荔枝蜜>》,方老师2004,http://www.k12.com.cn教育教学论坛

0

评论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