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09 | 人生是一场遵守规则的游戏
类别(优秀文章汇集Excell) | 评论(0) | 阅读(67) | 发表于 12:53
启功:留下一生传奇 几多逸事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7 月03 日 | 文章来源:新京报


启功离世,留下一生传奇,几多逸事

九十三年长路 人间一场游戏

■启功自撰墓志铭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家世:隐姓“爱新觉罗”

有人给启功写信,上书:“爱新觉罗·启功收”,因为众人皆知启功的祖先是雍正的儿子、乾隆的弟弟。启功开始只是一笑,不以为意。后来这种写法的信件来得越来越多,启功索性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还说:“不信你查查我的身份证、户口本以及所有正式的档案材料,从来没有‘爱新觉罗·启功’那样一个人。”

后来,启功特意在《中华读书报》上写文昭告天下:“我叫启功,字元白,也作元伯,是满洲族人,简称满族人,属正蓝旗。我既然叫启功,当然就是姓启名功。有的人说您不是姓爱新觉罗名启功吗?现在很多爱新氏非常夸耀自己的姓,也希望别人称他姓爱新觉罗;别人也愿意这样称他,觉得这是对他的一种恭维。这实际很无聊。事实证明,爱新觉罗如果真的能作为一个姓,它的辱也罢,荣也罢,完全要听政治的摆布,这还有什么好夸耀的呢……

“我虽然不愿称自己是爱新觉罗,但我确实是清代皇族后裔。我在这里简述一下我的家世,是因为其中的很多事是和中国近代史密切相关的,并不是想炫耀自己的贵族出身,炫耀自己的祖上曾阔过……我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雍正的第四子名弘历,他继承了皇位,这就是乾隆皇帝。雍正的第五子名弘昼,乾隆即位后,封弘昼为和亲王,我们这支就是和亲王的后代。”

书法:福荫渊源家学

启功自小便在祖父的督促下练习书法。开始他与一般的小孩没有两样,悬腕运笔老哆嗦,描“红字”的成绩也不理想,以致后来他的画比字好。对他刺激最大的是,一次他的表舅请他作画,却事先叮嘱再三:画好后千万别在上面题款,他要另找人写。此事促使他立志勤奋练字。

虽然在少年时期,便独创“启”姓,自当“始祖”,但启功依然能够福荫于深厚的家学渊源,从十五岁到二十五岁,他便逐渐结识了一些当时知名的艺术家、诗人、学者,如贾羲民、吴镜汀、戴姜福、溥心、溥雪斋、齐白石等先生,按启功的说法,是在这些大家的教诲下,启功日后比较见长的那些知识、技艺才打下根基、得到培养。

《启功口述历史》里面记载了启功与齐白石的交往历程,并录有启功对齐白石的一段趣妙品评:“齐先生在论诗和作诗时,有时会出现一些错误,如他说金农的诗虽然不好,但词好。我记忆中金农并没有什么好的词作,就问他为什么。他说:”他是博学鸿词啊。’其实博学鸿词是清朝科举考试的一种门类,和‘诗词’的‘词’毫无关系……但并不妨碍我对他的尊敬,他也挺喜欢我,总管我叫‘小孩儿’,常念叨:“那个小孩儿怎么老没来?’就凭这句话,我就应恭恭敬敬地叫他一声老师。”

婚姻:曾经沧海难为水

启功21岁时中学毕业,正忙于四处求职,在母亲的包办下,便与从未见过面的章宝琛成婚了。章宝琛不通文墨,而且是带着可怜的小弟弟一起嫁过来的。

启功曾有回忆曰:“我的老伴儿叫章宝琛,比我大两岁,也是满人,我习惯地叫她姐姐。我母亲和姑姑在1957年相继病倒,重病的母亲和姑姑几乎就靠我妻子一个人来照顾,累活儿脏活儿、端屎端尿都落在她一人身上。成年累月,她日益消瘦,直到送终发丧,才稍微松了一口气。我无以为报只有请她坐在椅子上,恭恭敬敬地叫她”姐姐“,给她磕一个头。”

一次夫人章宝琛对他开玩笑说:“我死后一定有不少人为你介绍对象,你信不信?”启功笑曰:“老朽如斯,哪会有人又傻又疯这样子做呢?”夫人问:“如果你不信,我俩可以赌下输赢账。”启功笑言:“万一你输了,那赌债怎么能生还?”夫人便说:“我自信必赢。”不料这一戏言果然灵验。当夫人撒手人寰后,启功家中可谓“门庭若市”,不少热心朋友乐呵呵地手拿“红丝线”,进门就往启功的脚脖上系。更有人不经同意便领女方前来“会面”。这可吓坏了启功,于是他先以幽默自嘲谢客,此招不能挡驾,他干脆撤掉双人床,换成一张单人床,以此明志,谢绝盈门说客。

启功曾言,这也许正应了元稹的两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点滴见人生

启功自叙生平

●检点平生,往日全非,百事无聊。计幼时孤露,中年坎坷,如今渐老,幻想俱抛。半世生涯,教书卖画,不过闲吹乞食箫。谁似我,真有名无实,饭桶脓包。偶然弄些蹊跷,像博学多闻见识超。

笑左翻右找,东拼西凑,繁繁琐琐,絮絮叨叨。这样文章,人人会作,惭愧篇篇稿费高。从此后,定收摊歇业,再不胡抄。

对赝品———豁达

●有一次,启功到荣兴画廊参观,见画摊上摆满名人字画,有赵朴初、董寿平和他自己的作品,每个摊位上都有,有的还在批发。一位摊主是老太太,看到启功来了,就对旁人说:“这个老头好,这个老头不捣乱。”

●某日有一个专门假冒启功书法的人去书画店销售赝品,恰巧被先生堵住。作伪者尴尬恐慌无地自容,哀求老先生高抬贵手。不料启功只是宽厚地笑道:“你要真是为生计所迫,仿就仿吧,可千万别写反动标语啊!”

●有人向启功请教,怎么分辨启功字的真伪,他说:“写得好的是假的,写得不好的是真的!”

对赞誉———谦逊

●在启功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有人祝贺说,这是“部级”呢。启功则利用谐音风趣地说:“不急,我不急,真不急!”更为幽默风趣的是启功外出讲学时,听到会议主持人常说的“现在请启老作指示”,他接下去的话便是:“指示不敢当。本人是满族,祖先活动在东北,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言’……”

●启功的学生总爱称他为“博导”,启功言:“我是‘拨倒’,一拨就倒,一驳就倒。”

对死亡———超脱

●启功说:这个世界上面对我的字大体有三种人,有一种是不认识我的人,他们对我的生存是无所谓的;另一种人是对我感兴趣并且已经拿到我的字的人,他们盼我赶紧死;第三种人是对我感兴趣但还没拿到我的字的人,所以他们盼望我先别死。

●有一次在京西宾馆开会,启功与几位朋友一起去八宝山为一位故去的友人送别。回到京西宾馆,他就在沙发上躺下了。大伙儿关心地问他怎么啦?他说:“就当我现在去世了,你们来说‘你安息吧’,我立马站起来致答词。”

对病痛———达观

●启功自谓有“三怕”

与“二不怕”,第一怕是“怕过生日”,第二怕是怕沾上“皇家祖荫”,第三怕是怕给自己介绍老伴。“二不怕”,即一不怕病二不怕死。颈椎病发作时医生要他做“牵引”治疗。这般痛苦事,他却开心地喻为“上吊”,还以此填词一首《西江月》。托病不写字时,就会在门上贴几个字:“大熊猫病了。”

●启功曾填词白描所患疾病,举两例:

《渔家傲·就医》

眩晕多年真可怕,千般苦况难描画。动脉老年皆硬化,瓶高挂,扩张血管功劳大。七日疗程滴液罢,毫升加倍齐输纳。瞎子点灯白费蜡,刚说话,眼球震颤头朝下。

《沁园春·美尼尔氏综合征》

夜梦初回,地转天旋,两眼难睁。忽翻肠搅肚,连呕带泻;头沉向下,脚软飘空。耳里蝉鸣,渐如牛吼,最后悬锤撞大钟。真要命,似这般滋味,不易形容。明朝去找医生,服‘苯海拉明’‘乘晕宁’。说脑中血管,老年硬化,发生阻碍,失去平衡。此症称为,美尼尔氏,不是寻常暑气蒸。稍可惜,现药无特效,且待公薨。

●一次一个自称气功大师的人,发功给他治病。在离启老十几步的地方张开手掌问:“有感觉吗?”启老摇摇头说:“没有。”他往前走了几步,又问:“这回呢?”启老还是说没有。他又走前几步。启老还是说没有感觉。最后他把手按着启老的膝盖问:“这回呢?”启老说:“有感觉了。”那人高兴了:“什么感觉?”启老轻轻点点头说:“我感觉你摸着我的腿了。”

■深情怀念

他有很强的平民意识

陆昕(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传统文化教研室主任)

我的祖父陆宗达(训诂学家,“章(太炎)、黄(侃)学派”的主要继承人和发展者)上世纪30年代就与启老认识了,当时,他们在辅仁大学是同事也是朋友。他们常常一起喝酒、吃饭,看展览,启老还教过我姑姑练字。有时中午聚餐,启老或其他人会让我祖父讲一个字,比如“鱼”字的来历和写法变化等等。我是1953年出生的,与他交往因为家庭缘故而顺理成章。

我原来住在琉璃厂,1983年搬到北师大,与他隔着一条马路。这时,祖父与他走动就更容易了。祖父去世后,我去他那儿较多。我写了一本书《笔走龙蛇笑古今———启功印象》,1995年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后来又增加了很多启功照片与资料,改名为《静谧的河流———启功》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本经他签字认可、写他的书,其中有一些资料性的东西。他反对别人为他写传,也不提供资料。所以,他能签字认可,也非常难得。

启老生活很节俭,一碗面条、几根黄瓜再拌点炸酱就行。他原来爱喝啤酒,但后来也不太能喝了。有一天我在他家聊天,他给我拿了橘子吃,他的吃到一半,有一个级别很高的人敲门,还带了很多随从。他就把没吃完的橘子放在一边,招呼那些人去了。我见房里有些乱,就收拾了一下,把他的半边橘子一起扔了。他进来后就到处找,我就说被我扔了。他到厨房没找到,又到客厅找出来,对我说,拿水冲冲还能吃。我说这是我扔的,我来吃。他不同意,用水冲了以后就给吃了。

我春节看他的时候,他老在睡觉,但我去的时候他醒着。他还记得我祖父和妹妹,但精神不太好,记得吃药。我在他那儿受到的最大启发是,大家都是平民,不要把自己看高了。大家都比地高,比天矮。

他出自传是看到有人乱写

侯刚(《启功口述历史》责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我过去一直在校办工作,与启先生前后交往有三十年。上世纪80年代初,学校看到一些老教授很忙,就给每人配了一个助手。但启先生不同意,认为这耽误了年轻人的前途。但他兼职很多,一些行政工作和事务,比如记者采访等事情必须有人帮他处理,这件事情一直是我在做。后来我离开校办后,这些事还是在接着做。

以前有很多人想给启先生写传记,但他一直不同意。

他同意做《启功口述历史》有一个小插曲。2002年,湖北《知音》杂志的一个记者要采访他,我因为要开会,就找了一些资料给他,这位记者就写了一篇文章,里面写到他与夫人怎么恋爱,有很多是凭空想像的,说是我讲的。学校就给《知音》发函,指出文章有问题,后来,《知音》道了歉。经过这件事以后,他就同意口述,由他的学生赵仁珪教授做整理了。

每次他都是对着录音机讲,赵仁珪还在旁边做笔记。

有一次,他给我们讲了自己名字的来历,为什么叫启功。他一直不同意别人叫他爱新觉罗·启功。爱新觉罗意译过来是金,但他从来没用过“金”做姓。原来,袁世凯曾经下令,所有爱新觉罗家族的人都必须改姓金。而他爷爷恨透了这个窃国大盗,在去世之前曾对他说,“你如果改姓金,就不是我的孙子。”所以,他一直叫启功。

上世纪80年代初,很多人找他写字。一个校长对他说,学校有些孩子家里很穷,你写这些字能不能收点钱帮助他们。他答应了,写了100幅字,画了10张画拿到香港义卖后,以他老师陈垣书房“励耘”的名字设立了奖学金。其中,一部分用来奖励青年教师和学生,一部分给了贫困同学。2002年,我帮他领了一个书法奖,他让我把8万元奖金全捐给了励耘班,2003年,我又帮他领了一个书法奖,他又让我把3万元奖金全捐给了励耘班。

启先生非常谦虚

罗哲文(著名古建筑专家、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长城学会副会长)

我和启功先生接触很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当时启先生已经是很有名的书画家了,但是他非常谦虚,也很有学问。过去我们经常在一起吃饭聊天,他是我的前辈,也是很好的朋友。

在书画方面,我在他的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包括我的孩子,也曾经跟启先生学习过。

在文物鉴赏方面,启先生是高手、大行家,但是他很认真,一般不随便说话,不过他说话之后,人们都会认可,基本上就是定论了。我非常尊重启先生,他走了,我感到很难过。

有人“骗”他字画也无所谓

章景怀(启功先生内侄)

章景怀与启功先生一起生活了近30年。1975年他姑姑因肝病去世,因为启功先生与他姑姑膝下无子女,临终前,姑姑曾担心谁来照顾启功先生,“我走了,谁来照顾你呀?”

启功的弟子赵仁珪说,当时他们夫妻俩一致看中章景怀。启功先生不请保姆,赵仁珪说,启功先生之所以能够这么长寿,与章景怀夫妻的精心照顾是分不开的,“章景怀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启功先生曾向他说过非常感谢章景怀夫妇,为了照顾好启功先生,章景怀提前从工作岗位上退休。

章景怀说,1975年,姑姑去世后,就剩下启先生一个人了,当时虽然身体也不是太好,但仍能一个人自理。1979年自己结婚后,就与启功先生搬到一起住,照顾他的起居等日常生活,直到他去世。

章景怀说,启功先生从不去讲钱。但非常非常爱才,只要学生说买书,买资料,他都慷慨资助。赵仁珪也说,他到日本、到台湾为学生购买图书资料。“只要他觉得你有培养前途,也就不在意钱,而且也从未讲过图报”。

启功先生非常淡泊名利,有人前来求字,他也不管身份高低就会写。尤其是那些为他服务过的人,包括服务员、护士他都为他们写过。

章景怀记得有一次有一位心术不正的人前来向启功先生求字,说是自己的爷爷病了,他希望能得到启功先生的墨宝,启功先生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在得到启功先生写的字以后,一下楼这个人就非常得意,说自己得到了启功先生的真迹,这被有些老先生发现了,告诉启功先生说,他被人骗了,但启功先生却一笑了之。

章景怀还说,启功先生对他的仿制品都无所谓,也不讲究什么知识产权了,就有圈内的人士说启功先生,“这个老头不捣乱”。章景怀说,启功先生曾向他表示,自己没有精力去打这些官司。

启迪行为世范 功彪国学历史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校园东门影壁上的八字,是北师大的校训,也是中国师范教育的座右铭。字由启功先生书写也由启老先生拟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启先生曾声明自己并不是一个书法家,他说他首先是一个教师,然后勉强算是一个画家,书法只是他的业余爱好而已。事实上,启功诗书画成就斐然,1953年注释《红楼梦》,7年点校《清史稿》,一生教授古典文学、汉语,研究古代文学、史学、经学、禅学,著有《汉语现象论丛》、《诗文声律论稿》、《古代字体论稿》等。当文艺界的老人们在重新回忆启功的学术价值时,更多谈到的是他的学人合一。

■书界领袖

●教育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欧阳中石:求教的活字典

启功书法博师古人,典雅挺秀,美而不俗,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成为彪炳书史的书界领袖,体现出“启功体”书法的特有风格。“书法界评论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是书法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它渊雅而具古韵,饶有书卷气息;它隽永而兼洒脱,使观者觉得余味无穷。因为这是从学问中来,从诗境中来的结果。”

启先生画画、作诗、写字,国学渊源也很深,是一代大家。早晨九点多我从中央文史馆得到了启功先生去世的消息。先生年事已高,近两年身体一直不好,他去世该是意料之中,预料之中更是令人悲痛,突然感觉失去可以求教的活字典。

我和启先生相识于1951年,那时他已是辅仁大学的名师,我是辅仁大学的学生。有次我登台演出京剧《击鼓骂曹》,出演祢衡。启先生在后台画布景,发现我师承他的表兄奚啸伯,我们从此结识。后来,启先生还将他珍藏的谭鑫培标有音韵的京剧剧本《击鼓骂曹》,复印了送给我。多年来,我在戏剧、音韵、书画上向启先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先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各门学问的研究都很精深,他用自己的学识证明除了接受学校教育,另外一条路也能走到艺术的更高的境界。我觉得能有先生深厚的学养的人,人间很难再寻,不相识的人都会感到痛心。

何况我这样相处过、求教过的人。在他离世之时,过去的情景反反复复地出现,让我想起他的谈话,甚至他讲的笑话,处处都是学问。

先生学识望之弥止,只能见其首不见其尾。先生66岁时,曾经撰写过一篇《自撰墓志铭》,通过他的墓志铭我们看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坦率直白。

他这种平实的性格也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的诗能将现代的情形融会到古诗词中,而且,平妥亲近,不露痕迹。先生的书法极其清秀,没见过哪位古人有那么清秀的字体。这是先生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自己的创新。

先生出生皇族,从小熟读经书,为人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做人奉行中庸之道。

对人亲切,为人随和谦虚,跟自己的学生都没有什么界限,感情很好。而且,直到老年他一直童心未泯,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

■诗画双绝

●漫画家、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书法家

黄苗子:学问人品皆一流

启功绘画水平更高,只是被书名所掩而令人忽略。先生早年多作山水,70岁后常作兰、竹,构图平中寓奇,以书法之笔入画,明净无尘,清劲秀润,充满书卷气。

我们是在20世纪50年代认识的。我当时住在方家园,启老先住在芝麻胡同,后搬到小乘巷,因为佩服他的学问,我们经常来往。他写了很多书如《启功论丛集》等等,有时候给我们看,我有时候写的稿子也向他请教。六七十年代“文革”的时候,我住在王世襄家里,因为启老与他交往很深,我与他见面也更频繁。10多年前,我们经常唱和,到现在,我还留有一部分他的诗词。

我认为启老不单是有学问的教授和书画家,在历史、古文字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当代已经很难找到像他这样学问第一流、人品也是第一流的学者。

今年我去看他的时候,他身体还好。他告诉我,有一位教授,也是他的学生,正在为他的《论诗绝句一百首》加注,他还感到很高兴,不久这本书就出版了。他最后出的一套书共有5本,装在一个盒子里,是纪念他92岁生日而出版的。书刚出就送了我一套,这里面都是他最得意的作品。

我们最后一次合作是《八大山人法帖》,他有一个石刻的刻本,我当时正在研究八大山人,他就借给我看,我说可以出版,他就很高兴,并委托我写了一篇关于这本书的介绍、来源的文章。后来,这本书由木刻做的封面、封底,内文用的是宣纸。

■金石泰斗

●文物专家、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

谢辰生:文物界的大损失

“我平生用力最勤、功效最显的事业之一是书画鉴定。”启功曾说。1979年先生的《笔谈建国三十年来的文物考古工作》发表于《文物》1979年第十期。任职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曾行程几千里,足迹遍及全国各地的收藏机关摸清了中国内地书画收藏的所有家底,可谓中国文物界的泰斗。

因为启先生一直在学校,所以他称自己是文物界的界外人。但他却参与了很多文物界的大事。如果要说文物鉴定,据我所知,从上世纪60年代启先生就参与了全国的文物鉴定工作,这项工作后来因为“文革”中辍,“文革”之后又开始恢复鉴定,一直延续了八年。当时鉴定共有7位专家,他和谢老(谢志柳)都是组长,鉴定的工作主要是由他和谢老主持的。启先生因为身在学校,有时候并不具体参与,但是每年至少有三个月他是在全国各地鉴定书画的。这项工作,在文物界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工程,了不起的千秋大业,整整凝结了一代人的心血结晶。通过八年的时间,可以说是摸清了中国内地书画收藏的所有家底。作为成果,最后结集成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24集)、《中国古代绘画大全》(谢志柳主编)、《中国古代书法大全》(启功主编)。为了这个工程,启先生行程几千里,足迹遍及全国各地的收藏机关,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追随在他的身旁。他参与文物界的大事还有很多,但是我觉得单凭这一件事,启先生就可以说是中国文物界的泰斗。

■教育学家

●中华书局汉学编译室主任,启功先生的学生

柴剑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我是在1961年考入北师大中文系的,第二年就开始听先生的课。当时他刚刚被摘帽不久,但是对于自己所受的挫折看得很淡。先生讲课生动活泼,当时非常受我们学生的欢迎。这是我与先生的第一次结缘。

1978年我回到师大读博士,先生是我在唐宋文学方面的导师,从那时起我一周到先生那里去一次,看他写字,听他谈学问。

1981年我毕业后,先生又把我推荐到中华书局工作。先生和中华书局的渊源很深,由于点校《二十四史》,启先生就是在那时候到了中华书局,吃住都在书局。

从一月份他住进医院,我经常去看他,他还经常聊起对于当下文化的关注。他给师大题写的校训“行为世范,学为人师”,是先生用自己70年教书的生涯亲自实践的。先生一生没有自己的子女,但是他把他的学生都看成自己的子女。有时候我去看他,他会问到我的孩子的学习状况。

现在,先生走了,我非常悲伤,刚才在北师大先生的灵堂我给先生献了一幅挽联:“数十载严师恩刻骨铭心万千般慈父情入海似山”。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也是中国师范教育的座右铭。字由启功先生书写也由启老先生拟定。启先生曾声明自己并不是一个书法家,他说他首先是一个教师,他更是身体力行灌注这八个字。

回眸启功:浮光掠影难载传奇一生

很难想像启功这位享年93岁的老翁生前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还兼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多重身份与多方成就是启功最为人钦佩与称道之处,然而作为一位世纪老人,他的传奇一生与乐观豁达都远比这些头衔与光环更值得人们纪念和缅怀。(记者/佟佳熹 郭少峰 甘丹 术术 张弘 陈远 刘晋锋 实习生/展明辉 丁立华)

■启功年表

●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

启功先祖是清朝雍正皇帝第五子,名弘昼,封和亲王。至启功曾祖时,家族已失去门荫,要通过科举找出路。曾祖溥良考中进士,清末曾任礼部尚书。祖父毓隆翰林出身,曾任学政、主考。

●1913年1岁

父亲去世,随祖父生活。为祈福,祖父让他拜雍和宫的一位老喇嘛为师,做记名的小喇嘛。因辛亥革命,曾祖携家人迁居河北易县,启功时年方三四岁。稍后,入私塾学习诗文。

●1922年—1923年10至11岁

曾祖祖父先后去世。家业衰落。当时母亲克连珍和尚未出嫁的姑姑恒季华均30岁左右,便挑起家庭生活重担。恒季华为了教养启功这单传的侄子成人,毅然终身不嫁。

●1924年—1926年12岁至14岁

在北京汇文小学和汇文中学读书。幼年启功看到祖父与督祖的书画,感到非常奇妙,便产生“做一个画家”的愿望。他在学校的习作,曾被学校选为礼品赠送给知名人士。

●1927年—1930年15岁至18岁

由长辈带领,拜贾羲民(尔鲁)先生学画。贾先生博通书史与书画鉴赏,这使启功深受启迪。后启功又从吴镜汀(熙曾)先生学习画法技巧。18岁时又从戴姜福(绥之)先生学习中国古典诗文。

●1932年20岁

与章宝琛完婚。章氏也是满族,长启功两岁。

●1933年21岁

经傅增湘先生介绍,受教于陈垣先生。陈垣先生认为他“写作俱佳”,便安排在辅仁大学附属中学任初一“国文”教员。

●1935年—1938年23岁至26岁

先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业余从事书画创作。后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抗战胜利后兼任故宫博物馆专门委员,负责文献馆审稿和鉴定文物。

●1949年37岁

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国文系副教授。

●1952年40岁

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启功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讲授古典文学。同年加入九三学社。此后曾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程乙本作注释,是建国后首次出版的《红楼梦》注释本。

●1957年45岁

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母亲和姑姑相继去世。应文化部邀请,在故宫博物院参加回收流散海外文物鉴定。

●1958年46岁

在中国画院被错划为“右派”。

●1966年54岁

“文化大革命”爆发,虽然公开读书写作被迫中止,但私下里治学不辍。由于他精通书法,常被造反派命令抄写大字报。

●1971年59岁

参与中华书局组织标点《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工作,负责标点《清史稿》,与王钟翰先生共同完稿。

●1975年63岁

生命中最后一位重要女人——夫人章宝琛逝世,享年65岁。

●1976年64岁

粉碎“四人帮”之后,北师大恢复招生,重登讲台。

●1978年66岁

“文化大革命”后落实政策,重新被聘为教授。

●1980年—1982年68岁至70岁

先后当选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任刚成立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专业硕士生导师。

●1983年—1985年71岁至73岁

参与由七位专家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负责甄别、鉴定北京及全国各大博物馆收藏的古代书画作品的真伪。先后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并被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1986年74岁

被聘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本年起,连任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九、十届常委,并兼任书画室主任。

●1991年79岁

11月将义卖字画所得163万余元全部捐给北京师范大学,设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启功坚持不肯以自己名字为奖学金命名,而以其师陈垣先生励耘书屋的励耘二字命名。

●2000年88岁

6月,获文化部颁发的“兰亭终身成就奖”,奖金8万元,捐赠给北京师范大学为贫困生设立的励耕实验班的学生。

●2002年90岁

6月,获文化部颁发的“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奖金3万元,捐赠给北京师范大学为贫困生设立的励耕实验班的学生。7月26日是启功九十寿辰,全国政协在钓鱼台国宾馆设宴为启功祝寿。

●2003年91岁

被选为中国最早的全国性印学社团西泠印社第六任社长。

●2005年6月30日于北京逝世

凌晨2点25分,启功因全身衰竭在北大医院去世,享年93岁。



著作

1953年启功注释的《红楼梦》程乙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57年《关于法书墨迹和碑帖》发表于《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一期。《敦煌变文集》(与王重民等合编)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64年《古代字体论稿》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1977年《诗文声律论稿》由中华书局出版。

1981年《启功丛稿》由中华书局出版。

1985年《论书绝句》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出版。《启功书法选》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6年《书画鉴定三议》发表于《文物与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出版。《书法概论》(主编)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89年《启功韵语》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0年《论书绝句一百首》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说八股》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启功草书千字文》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

1991年《汉语现象论丛》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出版。

1993年《荣宝斋画谱第91期——山水花卉·启功专集》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

1994年《启功絮语》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虚白斋(香港)出版。

1995年《论书绝句一百首》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

1997年《启功书话》即《论局绝句一百首》日文译本由日本二玄社出版。《论书绝句一百首》(第二版)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汉语现象论丛》由中华书局出版。

1998年《当代书法家精品集——启功卷》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

1999年《启功赘语》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启功丛稿》经修订增补后,分《论文卷》、《题跋卷》、《诗词卷》由中华书局再版。

2000年《读<论语>献疑》发表于《文史》第五十辑,中华书局出版。《启功三帖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1年《启功书画集》由文物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启功论书法》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2002年《诗文声律论稿》(修订版)由中华书局出版。《启功人生漫笔》由同心出版社出版。

0

评论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