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D艺术网首页
商城
|
资讯
|
作品
|
博客
|
教程
|
论坛
登录
注册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来自:
性别:秘密
最后登录:2012-10-01
http://zhuanghy1.5d.cn/
首页
|
新闻
|
话题
|
博客
|
相册
|
艺术作品
|
社交关系
|
留言板
|
社交圈
2006/02/13 |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类别(优秀文章汇集Excell)
|
评论
(0)
|
阅读(4446)
|
发表于 21:20
最后的晚餐
[ 作者:达芬奇 转贴自:中华书画网 点击数:3424 更新时间:2005-6-26 文章录入:爱只为你存在 ]
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
在耶稣右边的一组中,我们看到一个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着,仿佛从耶稣前往后退缩似的。他的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袋。我们知道他就是那个叛徒,犹大.伊斯卡里奥特。
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
即使他没有拿着那只钱袋,我们也能通过达.芬奇的绘画方式,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
犹大的侧面阴影旁是圣.彼得,我们也可以看见他一头银丝与一副白晰的手,他向年轻的圣.约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着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对着犹大的背后。
圣.约翰的头朝彼得垂着。在所有门徒中,他是耶稣最喜爱的一个。约翰象耶稣那样平静,他已经领悟了他主人的话。
耶稣左边是小雅各,他力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可怕的话,他两手摊得大大的惊叫了起来。
从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们看到了圣托马斯,疑惑不解的托马斯,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
小雅各的另一边,圣.菲利普往耶稣靠去,双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说:"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远不会出卖你的。"他的脸由于爱和忠诚而显出苦恼的神情。
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的发生的中心。
巴塞洛缪与老雅各的身体向他们倾着,而他们身旁的老安德鲁并没有站起来,但他想听听,于是便举起手似乎要求安静。
右边还剩下最后三个门徒,他们正在讨论有关耶稣说的那句话,他们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他们所看到的这一切,均发生在这幅伟大的作品之中,但每次当我们欣赏它时,都会从门徒的感情与性格中获得新的含义。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描绘了什么情景?
《最后的晚餐》描绘的是耶稣在受难前,和宗徒们共进晚餐的情景。《圣经》记载,耶稣来到耶路撒冷传教,遭到犹太教当局及法利赛人的仇视。他们用30块银钱买通十二宗徒中的依斯加略人犹大(茹达斯),准备捉拿耶稣。耶稣在和十二宗徒吃逾越节晚餐时宣布他们中间有人要卖主,并用饼、酒向大家祝福、告别。这就是"最后的晚餐"和天主教"圣体"圣事的由来。
1499年,达•芬奇(1452—1519)应邀为米兰圣马利亚修道院餐厅画壁画《最后的晚餐》。他工作4年多,完成了这幅高4.3米、宽8.5米的名画。修道院后来在这面墙上开了一个门,把画面中间耶稣和3个宗徒的脚挖掉。拿破仑攻占米兰时,法国军队把这个餐厅当作马厩,又使这幅艺术珍品遭到无法弥补的损失。
以前的画家画《最后的晚餐》,构图基本上是耶稣与宗徒围桌而坐。达•芬奇摆脱了这种格式,大胆地让人物全部面向观众,一字摆开,耶稣坐在正中,头部正受到背后窗户亮光的衬托,格外突出。十二宗徒分成4组,每组3人,每边两组。
各组之间由人体的倾斜和手臂的穿插而互相呼应,使画面在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又有统一,避免了构图上的单调与绝对对称。耶稣脸上的表情平静安详,但略带愁容,似乎刚刚说完:"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这句话在宗徒中间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有人忿怒,有人怀疑,有人悲伤,有人惊愕,有人表白,有人询问……达•芬奇着力刻画的正是这——时刻的人物内心活动。
从右往左,在第一组里第一个是奋锐党的西满,他富有政治斗争经验,沉着镇静,大有临危不惧的样子,正在冷静地观察每个人的反映,以便找出那个叛徒来。第二个是达陡,他似乎正在等西满拿主意。第三个是巴尔多禄茂,把身子探向西满,两臂却伸向耶稣,似乎在问西满:"你说会有这种事吗?"
在第二组里,斐理伯双手按胸,面向耶稣,似乎在尽力表白:"主啊,我决不干这种事!"性格暴烈被称为"雷霆之子"的大雅各伯,听了耶稣的话立即火冒三丈,拍案大叫,伸开双臂,把酒杯撞翻。他背后是多默,向耶稣伸出一个手指,似乎在问:"真的吗?那个出卖你的人是谁?"
在第三组里,若望面带悲伤,他从不怀疑耶稣的话,把头靠向右边的伯多禄,似乎在听伯多禄说话。以刚猛著称的西满伯多禄满脸杀气,虬髯怒张,探过身来,左手按在若望肩上,似乎在问:"你知道叛徒是谁吗?"弯曲的右手紧握着一把餐刀,恨不得立刻杀掉那个叛徒。在伯多禄胸前,心怀鬼胎的犹大紧靠桌边,右手握着钱袋,背后是伯多禄握着刀子的手,他恐惧地向后侧身,把脸藏在暗处,以掩饰自己的紧张心情。
在第四组中,忠厚老实的安德肋目瞪口呆,紧闭着嘴,抬起双手惊愕得说不出话来。小雅各伯伸出左手从安得肋背后伸向伯多禄,似乎在劝伯多禄不要莽撞。体格健壮的玛窦两手扶案,身向前倾,全神贯注地等待耶稣的命令,准备立即采取行动。
整个画面充满强烈的对比。从势态上看是静与动的对比,耶稣的安详镇静胜过了宗徒们的激动与惶恐,更衬托出耶稣的崇高心理状态。从光线上看是明与暗的对比,图中十三个人只有犹大一人的脸在暗处,更显出他的阴险与卑鄙。从内心刻画上来看则是善良与邪恶的对比,耶稣的坦然与宽大更表现了他人格的伟大。而犹大故作镇静却更使人感到他的诡诈与可憎。达•芬奇曾说过: "一张人物画,或其他形式的人物表现,应该作到使人一看就很容易地从他们的姿势中察觉到他们的思想……就好象一个聋子看人讲话,虽说他不能听见,但依然可以从两人说话的动作姿态中揣度他们讨论的主题。"难怪有人评论说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一场无声的戏剧表演。由于他本人是个信徒,对《圣经》故事和人物非常熟悉与理解,他才能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这个激动人心的场景,使这幅画成为人类历史上不朽的艺术瑰宝。
--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画作的分析
在这部悬念惊悚小说《达•芬奇密码》一书中,丹•布朗运用达•芬奇的著名画作《最后的晚餐》来解释关于基督教起源的既有趣,但也许是不可信的理论。该书的主人公——一位研究符号学的学者,声称"圣杯"(Holy Grail)并不是一个有形的物体,而是一种后来遭教会压制的强烈的女性气质。他说,玛利亚•抹大拉并不是妓女,而是耶稣的妻子,是一位为其生育后代的皇室成员,也即是说,她是传承皇家血统的女性(Holy Grail)。耶稣计划让她接替自己执掌教会。该画作中隐含的细节,来自一个符号学家的分析。
图片如下: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从1482年起,达•芬奇在米兰生活了17年。这时他在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上进入了一个最成熟也是最繁荣的时期。这幅《最后的晚餐》是他接受米兰圣马利亚•德烈•格拉契修道院的订件时作的。约从1495年画起,画了3年,这是一个传统的圣经题材。两个世纪来,许多著名画家在这一题材上尝试过,但都存在某种不足,首先是人物缺乏心理冲突,故事的戏剧性展开不生动。而达•芬奇这幅画,已扬弃了过去所有这一题材的表现缺点,从人物的活动、性格、情感和心理反应等特征上,深化了故事的寓意性,通过耶稣与犹大的冲突反映出人类的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对立。实际上它所展现的,正是当时意大利社会上凡是正直的人们,都能看到的光明与黑暗的斗争的缩影。《最后的晚餐》取材自基督教《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二十六章《设立圣餐》的一节,在逾越节的一个晚上,耶稣预知他的死期将临,和他的十二个门徒在一起进晚餐。正在进餐时,耶稣对众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门徒们听后,顿时引起闪电般的反应,他们个个感到突兀,有的转身、有的站起,向主发问:主,是我么?耶稣回答: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就是他要卖我。犹大就问他:拉比,是我么?耶稣回答:你说的是。 在这幅画上,达•芬奇是这样来构思这一题材的,他对称地设计了两边各六个门徒的形体动作: 左边一组由面向耶稣的巴多罗米奥、安德烈、小雅各三人组成。巴多罗米奥好象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从座位上跳起来,手按在桌上,面向耶稣,情绪激动;安德烈双手张开,手指向上 。夹在中间的小雅各紧张地由背后伸手到第四个人的肩上,形成两组间的联系。 右边一组由马太、达太和西门组成。三人听了这骇人听闻的消息后,自发地谈论起什么来,三人的手都伸向画面的中心。中右一组是多马、老雅各、腓力。多马伸出一个指头,好象在问老师:有一个人要出卖你?和他并坐的老雅各张开两手,作惊奇的表示:这是多么可怕呀!年轻的腓力则用双手掩着胸部,似乎说:难道在怀疑我对老师有背叛行为吗? 中左一组的彼得、约翰和犹大三人最富有表情,也是画上的主要角色。坐在耶稣旁边的约翰歪着身子眼睛向下,两手手指交叉,有气无力地放在桌上,作出忧愁状。性急的彼得,则情绪激昂,他从座上跳起,似乎在问约翰,叛徒是谁?他手中已握着一把刚切了面包的刀,无意地靠近了犹大的肋部。而对犹大,达•芬奇采取了特别的表现手法:听了耶稣的话后,犹大情绪紧张,身子稍向后仰,右臂支在桌上,手中油然地去握紧钱袋,露出一种抑制不住的惊恐。这十三个人中,只有犹大的脸色是灰暗的。 坐在正中央的耶稣推开双手,把头垂向一边,作无可奈何的淡漠表情,这就加强了两边四组人物的变化节奏感,使场面显得更富有戏剧效果。而这十二个人,由于各自的年龄、性格和身份不同,他们的惊讶与疑虑表情也得到各自贴切的表现。人物之间互相呼应,彼此联系,他们的感情不是孤立的,这是大画家达•芬奇最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写因素。古代所谓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至达•芬奇的这幅画上才获得了空前有效的体现,其艺术成就也即在此。在背景与空间处理上,达•芬奇利用食堂壁画的有限空间,用透视法画出画面的深远感,好象晚餐的场面就发生在这间食堂里。他正确地计算离地透视的距离,使水平线恰好与画中的人物与桌子构成一致,给观众造成心理的错觉,仿佛人们亲眼看到了这一幕圣经故事的场面。在这幅画的背景上有成排的间壁、窗子、天顶和背后墙上的各种装饰,它那向心力的构图是为取得平衡的庄严感的一般法则,运用得不好,很容易形成呆板感。明暗表现是利用了左上壁的窗子投射进来的光线,所有人物都被开?画在阳光中,显得十分清晰,唯独犹大的脸和一部分身体仍处在黑暗的阴影里。这种象征性的暗示,在绘画上正是由达•芬奇开始的。达•芬奇为这幅画所搜集的资料也是惊人的,三年间,他苦苦追索着各个人物的模型。教堂的主持人嫌他画得太慢,向教皇告状。一次,达•芬奇不得不对教皇说:犹大这个形象实在难找。不然,就把教堂主持者的头像用上去算上了。吓得主持再也不敢去催促他。他作了许多人物速写,最后,他在下层的无赖人物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充作犹大的头像。我们从他的许多草稿中,可以测知他全局构思时的思想发展过程。他在确立每一个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经历等特征时,总是一边画,一边记录一些文字:"一个人饮过酒,把杯子放下,头即转向说话者;另一个人合拢双手,紧蹙双眉看着自己的同伴;另一个人伸出两手的手掌,把肩耸到了耳边,嘴上又显出惊奇的状态……"这些形象资料,只有深入地对生活进行观察,才能积累起来,而艺术家的创新和意图的实现,也必须依靠这些可贵的资料。画家如此费尽心机地创作,不是仅仅为要画好一节圣经故事,它要通过犹大的叛变与正义人们的精神反应来隐喻人间的善恶斗争。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艺术家,达•芬奇的民主主义立场在意大利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是坚定的。事实上也证明,他的这幅《最后的晚餐》一直在鼓舞着世界人民为反对邪恶的势力而斗争。壁画《最后的晚餐》由于采用油胶混合画法,容易剥落,加上米兰气候潮湿,二氧化硫与湿空气接触,变成硫酸,逐渐腐蚀壁画。这座建筑物在拿破仑一世时曾遭军队的破坏,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被英美军队炮击,致使这幅壁画已破损不堪。为了抢救这幅名画,国际上许多修复专家正在进行修复之中。
转自-JR论坛-视觉艺术-作者:小小
0
评论
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
[321]
经史合流下的教育技术ET
[10]
教育技术发展研究ET R
[19]
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TV
[13]
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We
[11]
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Eng
[22]
娱乐与精美言论Enjoy
[35]
英特尔未来教育Intel
[7]
优秀文章汇集Excell
[171]
读书与教学心得、备忘录
[26]
留言板Memo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