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13 | 摄影系列文章
类别(优秀文章汇集Excell) | 评论(0) | 阅读(863) | 发表于 14:11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广东新摄影 (http://www.gdphoto.org/bbs/index.asp)
-- 【技术交流】 (http://www.gdphoto.org/bbs/list.asp?boardid=39)
---- 【转贴】大家学摄影系列篇(欢迎在家跟贴) (http://www.gdphoto.org/bbs/dispbbs.asp?boardid=39&id=5422)

--------------------------------------------------------------------------------

-- 作者:shine
-- 发布时间:2004-11-11 16:39:47

-- 【转贴】大家学摄影系列篇(欢迎在家跟贴)

[转自大蜜蜂摄影网]



系列篇1——拍好数码照片的八个笨办法
现在的数码相机功能越来越强大,有些功能甚至是专业级光学相机都不具备的,譬如说白平衡调节、包围式摄影、场景模式摄影、多点区域评价测光、多点对焦及偏移对焦等等,而且自动曝光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和完善,所以从道理上推论,似乎用数码相机拍出好照片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容易。

要想拍出更多一点好相片,尤其是在恶劣环境条件下拍出好相片,这有赖于你对你的摄影器材的熟悉和深刻了解,能做到扬其长而避其短,还需要有点摄影基础知识和美学修养,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有经验的长期积累,功到才会自然成,所以并非唾手可得的易事。我在数码摄影方面还是个新兵,经验不多,碰的钉子却不少,拍得满意点的相片往往百不得一,认真回忆体会一下,也还能总结出一点东西来。下面一些"笨招"对于还在摸索经验的影友也许有点参考价值。这些笨招是:
1、多拍精选
"多拍",从宏观上来讲就是多实践,多积累经验。从具体来说就是不妨多试试镜头,以多为胜,多中选优,或者在探索出最优方案后重新精心拍摄某一场景。这是一个笨招,可确实是充分发挥数码相机优势的绝招,光学摄影友是没法学的。你看,光学相机摄影要用胶卷,当场没法知道拍得满意不满意,要洗出来才知道。以多为胜吧,必然要浪费大量胶卷,成本太高,所以光学摄影友往往是惜"镜"如金,轻易不按一下快门的,及至精思细量地抓住镜头拍上一张,回去冲洗后才能知道结果,如果不够满意那就难了,时过境迁想补救已来不及了,所以老友们常常感叹光学摄影是门充满遗憾的艺术。
数码摄影则不同了,影像现时储存在机内的磁性载体上,又可以现时回放观察,不满意消去重来就是了,这就是数码摄影的一大优势。所以我现在往往是先确定一个专题,围绕专题选定若干个场景,每个场景先围着它转几圈,拟出不同角度、不同光线条件(逆光、顺光、测光、补光等)下的拍摄方案,然后就毫不吝惜地猛拍一气,有时同一角度同一方案也重复拍上好几张,然后就停下来回放,不满意的镜头当场就删,往往十去七八,只留下两三张做初选成果。然后再拍摄下一个场景,依此泡制,直至完成一个专题。一般来讲,拍上二三百甚至四五百个镜头也不过就留七八十张回来。回来完后存入硬盘,再用ACDSee 放大回放,又删去一部分。然后用ACDSee的编辑功能回放做初步图像处理,一般一是纠正偏斜,二是必要时加以裁切以完善构图,三是用"自动级别"功能纠正弥补个别相片曝光上的不足。经过这道工序以后的相片就可以认为是初步成品了,再拿回到ACDSee上放大回放一遍,过于平庸的再删除一次,这样每个专题也就不过剩下二三十张甚至十几张了。
2、不要轻视对焦和测光设定这些基本操作
对焦是摄影的最基本操作,可说是没人不会的,可是当我自检某些相片拍得不好的原因时,有时问题偏偏就出现在对焦这个环节上。如果你用的是全自动摄影方式,请一定做好半距锁焦,否则就可能因失焦而使主题模糊。 如果你用的是程序控制方式(program normal,半自动摄影方式的一种。它的特点是光圈和曝光时间是相机自动选定的,而测光方式、对焦方式和白平衡条件则是可以手动选定的),情况就又不同了。这个数码摄影特有的方式和功能,光学相机是没有的,如果你不善于利用它的特点,像全自动摄影那样对待它,就有可能弄巧成拙,反而被它拖累了。
程序控制方式下的对焦方式通常有区域对焦、重点对焦、远景对焦、近景微距对焦等好几种,重点对焦时有的还可以将聚焦点改变至偏离中心的某个特定位置(相机不同会有不同的功能),所以你不能再以一成不变的简单方式来对待复杂的功能,而要善于根据不同情况应用不同的功能。一般情况下,对焦的默认方式是重点对焦,年前我去花市拍花卉,因为跳舞兰很小就凑得很近,但怎么拍都不够清晰,甚至出现失焦现象,后来才悟出是因为没有将对焦从默认方式改为近距方式所致。又譬如拍树荫下的人物,你就一定要注意采用重点测光和重(单)点对焦,还要注意拍摄主题的半距锁焦,否则你也很难拍出满意的作品来。
3、曝光时力求保持相机的稳定
对于新手和老年影友来讲,有时相片影像模糊并不是由于对焦不准,而是因为相机把持得不稳。一般情况下,对于新手来说,当曝光速度低于1/60秒时己有可能影响成像的清晰。对于老手,如果曝光时间长于1/30秒而无依无靠时,一样也有可能出问题。要保持相机稳定,一是要持机姿态和力度正确,二是要按快门键的力度适当。要练出这个基本功看来似乎很简单,却非一日之功可得,人老了更可能怎么也练不出来了。那怎么办呢?我有几招笨办法:其一最简单,就是给身体或手找个依靠;其二,把相机皮带挂在脖子上,把相机向前抻至皮带拉紧,就形成了3点支撑,持相机的稳定度就大大提高了,我用这个办法在曝光速度长至1/8秒时还拍出过不少相当清晰的相片,你也不妨试试;第三个办法就是脚架加快门线(线控快门触发器),不过有的相机不具备快门线接口,快门线也相当贵,相应的有效替代办法就是利用延时功能。 如果你的相机有2秒延时功能就最好了,"脚架+2秒延时"就是最稳当而方便的办法。没有2秒延时功能也不要紧,就好用10秒延时,浪费点时间就是了,效果一样好。
说到角架,我的教训是一定要买个好点的。为了不舍得在这方面多花钱,我先后买过两个较便宜的脚架,结果第一个脚管太单薄,一碰就颤,还容易回缩;另一个则是用久了就水平转动不灵活。没办法只好又去买了第三个,最后花的钱加起来足够买一个顶级名牌的还有余,真是可笑。
4、不用和善用闪光灯
有的文章介绍说,美国的摄影记者无论什么时候都用闪光灯,似乎闪光灯是不可缺少的,是拍好相片不可缺少的条件,可是我照猫画虎却屡屡失爽。仔细想想可能我是囫囵吞枣了,人家可能用的是外置大功率辅助闪光灯吧?! 以内置闪光灯而言,功率那么有限,光照距离和范围那么小,要想把较大范围内的景物都照到且光照均衡是不可能的,所以只宜于在需要突出特定主题时使用,这是我的第一点体会。第二,拿闪光灯在室内拍人物,往往影像平板,缺乏层次,或者因为光源单一而反差生硬,有时还会拍出红眼来,对于戴眼镜的朋友那就更难办了,往往拍得他两眼"银光闪闪",漠无表情,而令我和他都懊恼不已。

所以我自承无能,从光学摄影时代起就尽量迥避使用内置闪光灯,室内光线不足宁可使用夜景功能来提高感光功能。现在用上了400万像素级的数码像机,感光性能获得了极大提高,一般光线条件下都能拍出好相片来,更是变本加厉,把"强制不闪光"优先作为室内外摄影的一种基本手段了。但是这并不说明闪光灯就没有用了(光线太差时你当然还是非用它不可),只不过是把闪光灯的使用放到了第二位,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光手段就是了。譬如说在逆光条件下或是在阴影下拍摄人物时,用闪光灯就能大大提高影像质量,有时甚至还缺它不可。在室内摄影如果光源来向太单一,造成光影畸亮畸暗时,也需要用闪光灯来补光。这一类的用处还是不少的。

当然,我非摄影大师,更非使用闪光灯高手,在这方面也可能矫枉过了正,如有不妥之处,请影友不吝指教。


5、扬长还要注意避短

数码相机的摄影响应比较迟钝,从按下快门到摄影启动的这段时间明显要比光学摄影长得多,所以拍摄运动中的物体时往往抓不住或抓不准镜头。相机有连拍功能的影友不妨用这个功能来弥补其不足。
6、给相片注入一点美学因素


两张相片拍得同样清楚,但有的作品令人感觉很美,有的却平淡无奇,这是为什么?美学修养和技巧应用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就好像画画,有的人画得一丝不苟,却匠气十足,意境全无,只能称之为行画而入不得庙堂。有人随手浑洒,却灵气飞动,令人注目难移,击节叹赏。所以功夫不仅在镜内,也在镜外,摄影爱好者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
要拍出好相片,首先要构图好。关于构图,已经有很多文章教我们如何运用黄金分割、井字格焦点等原则,用不着我这样的眼高手低者哓舌了。我只想着重补充一点,那就是画国画有一条原则:注重"留白",也就是说不要把画面填得太满,这对摄影一样有用。
对于构图,有的朋友喜欢将相片拍得对称性很强。对于我,除非是想突出表现摄影主体自身的对称性,否则我宁可偏移一点角度拍摄,因为过于对称容易给人"死板"的感觉。
线条过于横平竖直容易流于刻板,要学会用另一组线条来打破主体线条的控制。
色彩的运用很重要,但我觉得光线明暗及其对比是影响意境的更重要的因素。
以上这些观点本来应当用些具体的图像来予以论证,才不至于像论禅那样抽象,但因占用篇幅已经太多,只好留待以后再来交流了。
7、善用摄影处理技术
相片拍得再好,总会有缺陷。不要紧,图象处理软件可以帮你忙。现代摄影技术包含数据获娶数据(图像)处理以及数据储存与输出3大基本环节。未经处理的图像只是一个半成品,经过图像处理并储存或输出(如打印或印刷)的才是成熟的最终产品。我曾见到有的摄影比赛强调要用原始拍摄相片,不允许进行图像处理,我感到十分迷惘不解。 要知这对于使用入门级相机的影友是很不公平的,这种比赛实质上会变成变相的相机大赛,有意或无意地成为高档相机的宣传推销员。 摄影作品的水平应当综合表现在外业摄影水平和室内图像处理水平两个方面上。 图像处理的首要目的是提高摄影成果的还原度,并进而提高主题的艺术表现能力,所以不应加以排斥。譬如说这次三月影赛中广受好评的一幅作品表现了朦胧之美,我不知道这幅作品是否百分之百地真实再现了拍摄场景,但即使拍摄主体原来是清晰的,是作者用虚化(柔化)镜头的技巧将它表演成朦胧之美的,我想也不会有人因此去否定它的成功。同样的,用室内图像处理方法也可以同样可以将摄影主体虚化或称柔化,例如应用"滤镜"中的"模糊"或"柔化"功能可以轻易地达到同样效果,那又有什本质的区别而不准其入选呢?
最有名的图像处理软件有PHOTOSHOP和ACDSEE。ACDSEE功能简单些,但易学易用,我用它来作相片的宏观处理。PHOTOSHOP功能十分强大,但使用比较复杂(我也不期望能把它全部学会),我平常只用它的部分基本功能来对个别相片做细节的补充处理。
一般情况下,在外摄成果输入电脑以后,我都会用ACDSEE把所有相片"过"上一遍。包括:
纠正偏斜。本来相片有点偏斜也不影响大局,甚至会另有情趣。但是除非是有意摆成某个角度的,一般我都会把无意的偏斜纠正过来,因为它不符合我们的视觉习惯,叫人看着"不顺眼"。纠正时通常以地平线或楼房等直线景物作为基准,仰拍或俯拍时平行线条会因透视原理向某点倾斜集中,这时就以相片中线为准。
裁剪画面,把它裁成比较满意的构图。一般来讲,1600x1200像素已能满足家庭应用需要了,但对于可能需要裁剪的画面,我会提高用2240x1680的规格拍摄,裁剪后仍调整为4:3规格,以尽可能保证成像不低于600x1200像素。
调整亮度和对比度。ACDSEE的"自动级别"功能是纠正亮度和对比度的很有效手段,尤其是低档相机照的相片往往感光不足,使用的效果更为明显,有需要的朋友不妨一试。"自动级别"后的缺点是:有时用后会出现轻微色偏。这时,包括原来就有色偏的成果,可以用"调整"项中的"红/绿/兰"功能来调节,提高相片的色彩还原度。
8、以上讲的都是方法和技巧,亦即可归入"软件"的范畴。然而物质到底是成功的保障,你技巧再高,没有一部好相机也仍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反过来也对,"软""硬"件是互为补充的,不可偏缺),所以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在完成入门锻炼之后,你还是下决心升级一台高档点的相机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1 17:09:09编辑过]
--------------------------------------------------------------------------------

-- 作者:shine
-- 发布时间:2004-11-11 16:40:15

--

系列二

【数码相机】户外人像摄影十点心得!
外人像是广大影友最为喜爱的拍摄内容之一,但要想拍出既赏心悦目,又体现一定内涵的户外人像,也并非易事。只有当你在举机之前,就明明白白想要得到什么,并把握安排主体的艺术,成功方能到来。为此,特与影友交流以下10点心得。
  1.器材选择
  相机:AF或MF35mm单反相机;300万像素以上的数码相机(120mm中画幅单反相机、数码单反相机及有数码后背的中画幅相机,有着画幅大、像素高、能保证图像品质的优越性,只是价位高,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影友的选择)。
  镜头:人像的形象展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拍摄时所选用的镜头。原则上讲,什么镜头都可以拍人像,对35mm单反相机来说,有时为了取得戏剧性的画面,甚至使用20mm、17mm超广角乃至鱼眼镜头,而200mm、300mm长焦镜头,有着虚化背景、简洁画面的特别功能,常能在这方面发挥优势。大多数人像标准镜头最为适宜;拍摄带肩部的头像,100mm左右镜头最为理想,135mm以上镜头拍头像特写,得心应手。
  在多年的拍摄实践中,我体会到拍人像首选镜头应该是85-135mm范围的定焦人像镜头。几款名牌散焦人像镜头,如尼克尔AF DC105mm/1∶2.等,有着特别的表现,其散焦控制的图像极有魅力,只是价位较高。120mm中画幅相机、数码相机的镜头选择与35mm单反相机镜头类似。
  影像存储媒介:传统相机用ISO100以下胶片或人像专用正、负片。数码相机用各自匹配的存储媒介。
  其他:一个独立式测光表(可用机内测光表替代),一只热靴式闪光灯和一块改善光线反差的反光板,一个稳定的三脚架。
  2.采光
  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采光自然占有重要位置,是拍摄时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阳光直接照射时光质太硬,会带来讨厌的阴影。
  以下用光方式可供考虑:
  A 散射光
  ⑴薄云遮阳。薄云遮阳能产生室内漫反射光一样效果的照明,不管被摄者面向何方,照度总是平衡的。这是最为理想的光源之一。拍照时用反光板补光,有助于强化造型的立体感和塑造人物的眼神光。
  ⑵阴天。类似于薄云遮阳,但此时光质稍差,选择拍摄地点是关键,应以宽阔明亮的场景为佳。
  ⑶处理后的明亮日光。处理方法之一是将拍摄地点选择在带顶的阴凉处,让光线自然过滤,如门廊或树下,光线会变得较柔和,但因受太阳反射光照射,仍然保证较好照度。二是在阴影中拍摄,如一座建筑或一堵墙投下的阴影,但应注意,回避强烈顶光的物体所投射的阴影。相机后面应是广阔天空或有相当亮度的照明为好,背景应紧密,没有空隙,这样将不会产生分散主题的光斑。
  B 一般来说,要拍出特别吸引人的肖像照,光线应来自后面或被摄者的一侧(注意用遮光罩避免光线直接射入镜头,还要避免遮光罩下沿或别的平面将光线反射到镜头中)。因此,太阳升高前,下午稍晚,是拍摄户外人像的最好时间,这时太阳低照,你能拍摄场面富丽的逆光像,并且被摄者前广阔的天空给阴影提供了天然辅助光,不必担心来自顶部或其他方位光线的干扰。
  C 应回避强烈的日光和难以驾驭的正午阳光(俗称顶光)。特别是正午阳光使人物下眼睑处形成一团黑影。解决途径:⑴想办法避免阳光直照脸部,否则被摄者会睁不开眼睛或皱眉头。⑵可以利用反光板来克服阴影造成的不利因素,用挡板遮住阳光,使阳光不在脸部形成阴影,用一张白色或浅色的纸也可以。⑶实施闪光灯补光。在明亮阳光下、在光影落入被影者面部时,就可以采用闪光灯闪光辅助补光的方法,以消除脸部阴影。
  在不利的照明环境中,有时也可以巧妙利用环境或人物动态造型,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当代美国摄影大师赫伯•瑞茨所拍美国著名歌星麦当娜昂头的霎那间,讨厌的顶光变成了精彩的侧面光。
  3.服饰与背景
  以白色为主的环境,拍摄婚纱高调画面较为理想。穿上一套红色的亮丽服装,会立刻吸引你的目光,形成一个有刺激性的视点。如果你着眼表现色彩,衣着与环境千万不能打架,补色可能是最佳的选择。譬如环境以蓝色为主调,黄色、红色或绿色着装也许很适合。
  人像背景并非要别致高雅的楼堂馆所或豪华住宅,如与便装、运动服、牛仔服配套,背景一棵树、一丛灌木、一堵石墙就可以。背景选择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简洁。
  还要提醒注意的是,不要让背景抢"镜头"。背景是鲜花,一定不能让它与人像"媲美"。背景不能太杂乱、刺眼。
  户外人像选择空间极大,可以运用不同的景观做背景产生风格迥异的影调形象,明亮的天空作背景,可轻易构成高调;门前拍片其室内外的光比极易拍成低调;粗犷自然的一组树叶前也可拍出虚幻迷你的衬景。可以利用水面反光产生亮背景,形成高调人像;有时顶侧光之类不理想光线,也能造就几分生动。
  4.曝光控制
  正确曝光是一幅好图像的技术关键,虽然大多数相机均有测光、自动曝光系统,但独立式手持测光表,却更有利于测量千变万化的户外光源。譬如逆光照,根据光线比较暗的阴影部分确定曝光值,通过适当增加曝光量(提高1/2EV至2EV),能较好地表现人物皮肤的质感,增添艺术魅力。当然,一般情况下单反机的机内测光系统完全能担当此任,但在某些情况下需避免误测,如大面积亮或暗背景,穿全黑、全白服饰时,可以实施正、负补光或对人物面部局部测光、点测光解决。
  5.构图
  关于构图可以说出许多规则,而最佳的规则则在于突破这些规则以获取有创意的人像照。常规上,不要把人物置于画面中央位置(往往使画面呆板,缺乏感染力)。相对较好的构图是把主体人物稍稍偏于上下或左右一侧,可增加画面的空间深度。最理想的构图比例,则在竖、横画面三等分的"井"字线上。这种微妙的画面平衡,能较好地发挥主体人物在画面上的组织作用,产生极好的视觉效果,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拍人物特写,则让拍摄对象的眼睛处在画面上部的三分之一位置。忌眼部在画面中间,只要眼睛位置"正确",不要怕切掉部分头发什么的。当然这些是一般规律。你尽可以创造条件,发挥你的才智去突破它。
  6.拍摄角度
  所谓拍摄角度,即照相机镜头对向被摄人物的角度。通常采取与人眼同一水平线,即平视拍摄的方法。相机位置不宜过高,否则人物头大腿短。最好让相机与肩持平,头像特写则应让相机与眼持平,忌低于鼻子、下巴。
  有时为求得特殊效果而进行仰视拍摄,此时宜用广角镜头。广角镜头从上向下俯拍,往往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追求漫画效果例外),不宜采用。近拍特写有时用俯拍,求得特别的视觉冲击力。
  总之,拍摄角度的选取和其他规则一样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表达内容、构图需要等灵活把握。
  7.夜晚户外人像
  夜晚拍人像只有靠闪光灯为主要光源照明。一般采用机位闪光(热靴插座)和离机闪光,有前、后帘同步闪光功能的相机可方便地拍摄夜晚环境下的户外人像。要让人物与环境都有图像、都清楚,测光应以环境的曝光值为基础(调整好光圈与快门速度的组合)。还可以利用有同步感应闪光功能的闪光灯实施二灯或二灯以上的闪光照明。
  8.沟通交流
  这是获取好画面的要点。户外人像的宽松环境,给这一要素提供了良好基础。但要想把人物的感情和神态充分表现在画面上,关键点在于拍摄者与拍摄对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交流、沟通,尽可能充分地调动拍摄对象的激情与真情。愉快心情与自然表情统一,忧郁心态与沉浮人生相协调,方能拍出富于个性和感染力的户外人像力作。
  9.一个小规则
  让拍摄者有一个注视点,可以是相机镜头,可以是你举起的拳头,忌目光茫然。
  10.两点小忌讳
  一是拍摄两个人以上忌让他们看着不同的"点"。二是除完整的侧面照和追求特异效果外,不要让拍摄对象头部偏得过分,忌鼻子跑到面颊**廓外面去。
玩DC一般不考虑第一条,DSLR除外

--------------------------------------------------------------------------------

-- 作者:shine
-- 发布时间:2004-11-11 16:41:50

--

系列三:



摄影曝光与测光的技巧--点测光技巧



摄影曝光与测光的技巧--点测光技巧[原创]

作者:黎俊辰 时间:2003-12-6 14:08 转自 www.photocom.cn 【山水】摄影俱乐部


阅读本文,将能帮助初学摄影者了解以下知识:
1、了解什么是曝光
2、什么是正确曝光
3、感光宽容度

摄影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在人生旅程,每个不可重复的一瞬,我们都可以用照相机把它永远定格,使

这一瞬间成为可以长久保存和分享的美好记忆。

在自动相机出现之前,摄影往往被看成是一门专业的技术,而学习这种技术的过程又是那么地枯燥和

困难。随着摄影器材技术的发展,自动相机的发展和普及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拍摄技术不再是摄影

爱好者的门槛。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即使拥有了自动相机,面对珣丽的风景、美好的瞬间,拍摄出来

的却常常是平淡无奇甚至是失败的照片。为什么?一张成功的照片,并不仅靠娴熟拍摄技术获得,还需要

关注对外在内在表现的构思和构图取景。但掌握必要的拍摄技术,绝对是获得满意照片的基础。本文针对

测光这一关键的基本知识,力图用浅显的文字和图例来阐述,希望能给初学摄影者有益的帮助。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曝光,非常浅显的说:曝光是胶卷或者数码感光部件(CCD等)接受从镜头进

光来形成影像。我们在照相的时候,如果照片中的景物过亮,而且亮的部分没有层次或细节,这就是曝光

过度(过曝);反之,照片较黑暗,无法真实反映景物的色泽,就是曝光不足。

图一、由于没有考虑到画面以白色为主需要增加曝光量,这张片子把浅粉白色的蝴蝶兰拍摄成灰白色

。是一张曝光不足的失败片子。在拍摄的时候,增加半档到1档曝光,将使这张照片得到正确的曝光量,

表现出粉白色调的浪漫花语。



图二、这张片子虽然前景曝光基本正确,但是作为表现的主要部分,大面积天空的色彩和云彩细节因过曝

而丢失。所以是一张曝光过度的失败片子。如果能以天空的曝光为基准,参考山脉和前景的曝光,就能得

到一张朝阳斜照山脉、前景形成剪影、以紫蓝色天空和白云为主要表现的宁静清晨照片。




图三、这张人物肖像照片,人脸部分曝光正确,很好的抓住和表现了人物神态。背景的暗化更强调了人物

,是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



什么是曝光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什么是正确曝光呢?其实正确曝光是相对的,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

,物体的浅色部分和深色部分的反光度不同,要用胶片(或CCD等电子感光器件)正确的表现出物体,针

对浅色和深色部分的曝光量也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说,在同一拍摄取景范围内,只要物体反光度不同,必

然有部分区域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所以在这样情况下,只要我们能做到想要表现的主体曝光正确,这张

照片就可以说是曝光正确了。现在的相机基本上都有自动测光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让我们拍摄到曝

光合适的照片。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曝光让人不满意的片子。往往是我们人眼能够看到的景物,拍

出照片后,差距会非常大。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还需要了解感光宽容度的知识。

从最明亮到最黑暗,假设人眼能够看到以下范围(见图四),那么胶片(或CCD等电子感光器件)所

能表现的远比人眼看到的范围小的多,而这个有限的范围就是感光宽容度。了解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就不

难了解,为什么在逆光的条件下,人眼能看清背光的建筑物(暗)以及耀眼的天空云彩(明)。而一旦拍

摄出来,要么就是云彩颜色绚烂而建筑物变成了黑糊糊的剪影,要么就是建筑物色彩细节清楚而原本美丽

的云彩却成了白色的一片。

图四、感光宽容度(光线范围仅为说明问题,不代表真实数据范围)




图五、因为明暗反差过大,云层曝光正确的同时,建筑严重曝光不足,色彩细节全无,成了黑色的剪影

。(但这正是这张图片想要表现的效果,所以尽管建筑严重曝光不足,这张图片仍然可以说是"曝光正确

"的片子。)事实上,当时人眼范围是基本上能看清建筑的细节的。拍摄者利用了"感光宽容度"原理,

正确的曝光云层,而让建筑成为剪影,使片子有一种神秘而又威严的感觉。如果需要将建筑色彩细节能够

表现出来,那么天空就会全白的一片。
[IMG]http://www.photocom.cn/goodarticle/uploads/107069100563697.jpg[/IMB]



图六、考虑到感光宽容度问题,在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选择阴天拍摄,使得前后景的光线差别不大,因

而拍摄出前景曝光正确,而后景也有细节反映的片子。如果在光线强的时间拍摄,可能前景曝光正确的同

时,后景几乎全黑没有细节。



可见,合理利用曝光和了解感光宽容度问题,能够创造出不同感觉的照片。下期的拍摄教室将会告诉大家

有关测光的知识,下次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1 16:47:00编辑过]
--------------------------------------------------------------------------------

-- 作者:shine
-- 发布时间:2004-11-11 16:52:16

--
曝光与测光(2)

作者:黎俊辰 时间:2003-12-6 14:15


上一期我们了解"曝光"、"正确曝光"、"感光宽容度"的概念。要得到正确的曝光,必须通过评测

来确定需要多少曝光量。本期让我们来了解如何测光,在不同情况下需要使用不同的测光方式,才能让我

们得到正确的曝光。同时,掌握好测光,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发挥光影创意,在平常的场景中,拍摄到非凡

的作品。

首先我们来了解相机测光的模式。
测光模式:现在地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机基本上都有以下3种测光模式:
1、平均测光:对整个取景区平均计算测光值。
这是一般相机默认的基本测光模式,使用率最为普遍。在取景范围内光线比较均匀,明暗反差不大的

情况下,几乎都能让你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

图1、仙人掌:当时的场景光线很平,取景区内的仙人掌色彩和光线都比较平均。使用平均测光模式

,就能得到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

、中央平均测光:是以取景范围中部的30%左右的区域平均测光为主的测光模式。
当需要表现的主体在取景范围中间部分,而环境明暗与主体有较大的差别时,选择中央平均测光,偏

重对中央大部分区域测光,能使主体的曝光较为准确。

图2、故宫:这张片子的构思是利用前景突出一种压迫感,表现故宫的尊威。拍摄的时候,主体城楼

的和前景的光比差异较大。使用中央平均测光模式,整体测光以在取景大致处于中间部分的城楼为主,拍

摄出主体曝光合适,前景成为剪影的照片。符合构思目标。如果使用平均测光模式,主体可能曝光稍过,

而前景的阴影中留下太多细节,使画面显乱。



、点测光:又称重点测光,是对取景范围中的1%-5%区域内测光。
点测光模式用的极少,也不易掌握。但在某些情况下,点测光却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了解在何种情

况下应该使用点测光,并能正确使用点测光,一方面可使主体曝光精确,另一方面利用"感光宽容度"来

创造出现实中无法看到的奇妙图片。

运用点测光:以下,将对如何用好点测光模式作图例说明。

点测光模式适用的情况:点测光方式在取景内光线分布不均而且反差很大的情况下适用。这种情况如

果不用点测光,可能会造成需要表现的主体曝光不正确,太亮至白或者是太暗没有细节。
曝光锁定:在使用点测光模式前,需要了解曝光锁定的使用。相机点测光的测光点在取景区的中心。

使用点测光的时候,需要把取景区中心点(点测光的测光点)对准需要表现的主体来测光。如果在你想要

表现的取景中,表现主体并不在中心点,可以先用点测光的测光点对准表现主体进行测光,并使用相机的

曝光锁定功能锁定对主体测光的数据,最后根据自己的想法,重新构图,对焦后按下快门。大多数相机的

曝光锁定都有专门的按钮,能够使我们得以轻松的在曝光锁定后重新考虑构图。但也有一些相机曝光锁定

和对焦都是通过半按快门实现,假如测光点和对焦点并不一致,例如图2的测光点是太阳边的云彩,而对

焦点是建筑物,就需要先对云彩点测光后曝光锁定,然后重新构图对建筑物对焦。有些相机不能提供单独

的曝光锁定和对焦锁定,也可以先对主体点测光后记下曝光数据,然后把相机的拍摄模式设置为M档,按

点测光的数据设定曝光数据,然后进行构图和对焦。

图3、从取景环境看,需要表现的主体荷花较亮,而荷叶等较暗,且茎杆参差影响构图。如果按照平

均测光,那么平均测光值就会偏向较暗环境的光线强度,拍摄得到的结果是花叶、池塘曝光正确,而我们

要表现的主体荷花确是惨白一片(曝光过度)。


拍摄这张片子的时候,因为荷花反光较多,荷叶和池塘反光少,利用相机的点测光功能,对主体荷花

花瓣进行点测,就能对荷花正确曝光,突出荷花色彩好细节佳,而池塘曝光不足,黑暗掩盖了层次的茎杆

,更好的强调了主体荷花。



图4、这是一部置于屋内的自行车。大概是下午的时候,屋里没有开灯,阳光从门外照进来。在取景范围

中,光线分布极不均匀,反差比较大(肉眼能够清楚的看到自行车轮胎和车后面的背景)。
拍摄的时候,点测亮部的钥匙,锁定曝光后,重新构图。因为前面的反光比较强,导致背景几乎纯黑

一片,使画面相当地简洁,突出自行车局部的线条和弧度。事实上,这也是摄影的魅力所在。它反映的虽

说是真实,但由于胶片(或CCD等)感光宽容度太窄,又与真实看到的不一样。可以说,如果不是用相机

拍摄,肉眼是看不到这样的效果的。
通过对感光宽容度的了解,预测拍摄的效果,利用点测光,从而在杂乱、平凡的景物中,提炼出这张

有意思的片子。



图5、拍摄人物的时候也要注意测光,人像摄影最重要通常就是表现人的脸庞。
这张图片利用自然光,拍摄时对面部进行点测光,使面部正确曝光,周边环境、衣物由于曝光不足变

得黑暗。画面简洁人物突出,类似影室里用背景布的感觉。如果平均测光,就会造成周边环境清晰,人脸

过曝显得惨白。



图6、这副作品拍摄于SRAS期间,地铁的入口处,阳光反射强烈,人影长拽,周围环境阴暗,给人一种未

知而恐惧的感觉。其实,拍摄时肉眼看到的环境很亮,点测反射阳光的地面为曝光值,使周边环境暗化,

突出反射的部分亮处和人影,从而营造出这种感觉。如果用平均测光,得到的是一种曝光正常,周边环境

较亮的片子。



图7、拍摄的时候,先点测反光的亮部,曝光锁定后,对焦在螺钉上拍摄。点测在拍摄这张作品中起到的

作用是,使亮处曝光正确,形成明暗对比,突出工业题材的线和面。



几种测光模式的标识



阅读本文,将能帮助初学摄影者:
1、 了解平均测光模式、中央重点测光模式和点测光模式的适用情形。
2、 了解曝光锁定的使用方法;
3、 利用"点测光"方式,得到精确的主体曝光。

通过对以上基础知识到了解和掌握,再经历实际的尝试和经验积累,相信初学摄影的朋友也能够拍摄

出令人满意和惊喜的照片。

本文所用的摄影图片由黎俊辰、刘正杰、兆昕拍摄。

《大众摄影》2003年12期
--------------------------------------------------------------------------------

-- 作者:shine
-- 发布时间:2004-11-11 16:53:50

--

SONY F717缺点分析和克服密技

作者:祝岐生(ID:猪猪)
  不可否认,SONY DSC-F717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款高档家用数码相机,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稳座家用高档数码相机的"王位",成为很多非专业用家的梦想之物。但是,数码工业的飞速发展和"摩尔定律"的残酷现实,让一款数码产品不可能长时间领先,众多大牌相机厂商的参与,使得家用数码相机领域的竞争进乎于白热化的激烈。

  鉴于SONY F717在用家心目中的"高档"地位,"炮轰717""把717拉下马"就成了最有效、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宣传策略,各个厂家在推出自家的高档顶极家用DC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与SONY F717作比对,有的厂家甚至一连两代都是如此,以突出的宣传自已的优势……一时间,SONY DSC-F717成了一个满身是"缺陷"的机器,网上有些用家甚至用比它低一二代的机器作所谓的"挑战"。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作为一个数码产品更是如此,SONY F717不可避免地有自已的缺点,尽管我曾用它做为主力数码相机拍摄了我的新书《非常驾车游--从北京到香格里拉》一书中的大部分照片,也正式出版了用它拍摄的风光摄影作品集,但是,对于它的缺点也勿庸讳言。

  我不是一个市场营销学意义上的"品牌忠诚者",品牌的影响对我来说微乎其微,只是做为一个完美主义者,详细谈谈这款机器的缺点;并且做为一个熟练使用者,谈谈在长期使用中总结出的小技巧,以尽可能的消除这些缺点。需要说明的是:这不以任何其它具体品牌、款式的数码相机做为对比参照,只是说一个"F717的用家"或是"将成为F717的用家"可能会有的不满意的地方。

一、 跳水

  很奇怪的是,拥有有SONY DSC-F717之后,最不满意的竟然不在它的性能方面,而是它不断跳水的价格!

  应当说,这款相机刚出来的时候,是戴着"贵族"的光环,上打着Carl Zeiss商标的Vaeio-Sonnar镜头,标志着它拥有世界上最高档、最高品质之一的"贵族血统" --德国卡尔.蔡斯的血统;从红外摄影到无限制时间摄像,几乎无所不能;520万像素让当时不少数码单反都相形见拙;激光全息对焦、一键式白平衡、全自动ISO等功能让从未用过DC数码相机的用户都能很快上手;金光灿灿的价格牌上,醒目地标着近万元的售价和"贵重物品、请勿动手"的字样,让购买人群定位于"富裕的中产、业余、玩家"。曾几何时,开私家车郊游,手中拿着款SONY产的DV或是717数码相机,和戴瑞士表一样都是"小康中产阶级"的身份体现,让拥有者虚荣地满足着……

  但是,和SONY的其它产品线不同,SONY产数码相机并没有沿习索尼一惯的"推出新型号,宁让老款停产消失,也不让它大降价"的定价策略,以维持索尼的高档形像。仅仅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这款相机就连续两次大幅度的跳水,从万余元的价格直落不到5000元,所降幅度之大、姿势之优美堪比高敏、伏明霞,实不愧"跳水王"的称号。

  索尼这种追求极端利润的做法,让拥有者极不满意,就算是准拥有者都因为不知道何时再降,而变得左右为难起来,尽管有的媒体赞誉这种降价是"冲进中档相机价格圈的性能屠夫",但是这种做法却让"索尼"这个品牌的含金量大打了折扣。几乎极少的F717用户会将手中的机器升级到新出的SONY 828,因为大家都知道,一年后828的下场恐怕还不如717。

克服密技: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SONY F717的用家或是一个已经决心要买它的准用家,唯一能够缓解这种缺陷的办法只有:手拿新买的SONY 717,走到买了半年以上的老用家面前,告诉他你只用了不到5000元,看着老用家痛苦的表情,或许心里会有些许的庆幸和满足。但是,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要记住,半年后可能会有别的新用家也这么样来问你。

推荐指数:1星

二、 逞强的假面

  优客李林有这么一首歌"逞强的假面",用来说SONY717的LCD显示屏再合适不过了。

  它的12.3万像素LCD Monitor 显示屏是我所见过的众多数码相机中效果最好的,明亮、鲜艳、清晰,甚至比大部分的数码单镜头反光相机(DSLR)还要好,初上手时一定是欢喜的很,但是说它是"逞强的假面"一点也不冤枉它,很多测试也好、新手也好,往往以它为参考,调节曝光参数。照完了一回放,的确很漂亮,于是幸冲冲地跑回家,急不可待地打开电脑,但一看之下却发现片子上都蒙着一层灰,色彩也不够鲜艳,有的甚至是"虚"的,根本没有照清晰,往往大失所望。几次下来均是如此,便沮丧地认为"SONY F717的色彩不好"、"徒有虚名",更有性子急的,赶快就把这样的片子登在网上,言曰:"实测不过如此"。

  其实,有很大一个因素是SONY F717的LCD显示得太过完美造成的,要记住那块LCD显示屏只是个Monitor(监视器),用来控制构图和一个很大范围内的曝光准确度,如果用它来控制精确的曝光,往往会得到曝光不足的照片,而数码相机的宽容度比彩色负片要小,一旦曝光不准,无论在色彩还是在色调上都会有较大的不足,加之这款相机的特性是:为了保证细节,宁有一点欠曝。于是就会造成了"片子发暗"这种现像。

克服密技:

  所以,不要管LCD上是否显示得曝光完美,要正确的利用测光系统拍出准确曝光的照片,养成使用直方图来检查曝光的习惯,这时可能往往在LCD显示屏上会有些"亮",颜色有点"发白"。正确的选择18%灰色物体做为参照物来测光很重要,青砖、不反光的水泥地等都是很好的参照物,当然,如果有条件用一块灰板测光就更好了。

  曝光准确的片子是基础,这时的色彩虽然鲜艳,但仍然可能有种"不通透"的感觉,这是由于为了尽可能保存细节的特性造成的,要想把这款机器发挥出更高的水平,后期处理是"锦上添花"之举,比较简单的方法是用PHOTOSHOP,在菜单中选择"自动色阶、自动对比度、自动颜色",片子就会立刻明亮、鲜活起来。如果对电脑或Photoshop比较熟悉,使用手动色阶、手动饱和度来调节就更好了,以我为例,对比度+9,亮度-2,在人像时增加红色与蓝色的饱和度+5,在风景照时提高黄色、绿色的饱合度+10,如果不是拍蓝天,蓝色和青色容易溢出,不宜提高过多。这样就差不多了。

推荐指数:5星

三、 欠曝噪点与热噪音

  SONY F717的噪点是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一方面,一部分人认为F717的噪点不可原谅的多,贴出照片言之凿凿,片子上甚至有大块的色斑。另一部分人却认为F717的噪点控制极好,这纯属污蔑。其实这也不是空穴来风,在有些情况下,尤其是在极度欠曝的片子里,或是光线差别很大时照片中暗的部分,的确噪点不小。

  正如以前所说,任何一部数码相机都不可避免的会有噪音的问题,作为CCD比较小的消费极数码相机更是如此,F717在光线正常时噪点控制很好,但是如果一张欠曝的照片通过色阶的调整变为正常时,这种情况就会出现了。但是需要肯定的是:F717热噪音很小,即使连续开机一个小时,机身依旧"凉爽",这和我用过的某些名牌DC相比要好很多,温度控制得好,热噪音自然就会很小。

克服密技:

  所以,如果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要记得切不可过度欠曝,通常简单的办法是在每张正确测光的片子加+0.3EV的曝光量,虽然会损失很小的一部分高光部分的细节,但在日后的照片调节上会省力很多,即使不做任何调节,噪点也是极少的,完全可以直接使用。

  当然,如果想要得到更加出色的照片,在使用Neatimage专业去噪软件之后,同DSLR一样极别的噪音控制效果也是可以做得到。在Neatimage中简单的两步操作后,噪点全无,但有利就有弊,在去除噪音的同时,很细小的细节也随之消失了,必竟这和数万元的数码单反还是有着本质的差别,这时就需要在Photoshop中制作两个图层,将经过降噪的图片覆盖在原图上,再把需要留下细节的部分用橡皮工具擦出来,通过调节橡皮工具的透明度和力度,我们就会得到一张几乎"完美"的数码照片。(注:Neatimage是个共享软件,在网上即可找到下载,Neatimage 3.0更可以做为Photoshop的插件,模拟成一个滤镜来使用。)

推荐指数:4星

四、 我要钱

  "为了那个女生我想了很多办法,说说笑话吃吃水果看电影,你也知道交朋友常常要需要金钱帮忙,可能还需要买一套洋装给她, 哦,妈妈,我要钱,哦,爸爸,我要钱……"张震岳在歌中唱道。SONY717就是这样的一款机器,为了让它更好用、更出色,就要给它花钱买配件,丰富的配件固然是个优点,但坚挺、高昂的价格就不能不说是一个缺点了。

  今天一样、明天一样,每当你带着它走进电子市场,它便在你包包里大声的唱着:

  "给我再买块电池吧,尽管我一块电池可以用220分钟,但它需要500块你的血汗"。

  "给我买个座充吧,尽管相机本身也能充电,但它一次只能充一块,而且我知道,你不舍得在我娇小的充电口上拔来拔去。"

  "给我买个大容量的Memory Strick吧,自带的32M肯定不够用,MS卡小巧易用,再来一块128M吧,最好是128M+128M,尽管每兆存贮空间比CF卡贵了40%。"

  "给我买个闪光灯吧,不是很贵,几百块而已。对了,一个皮包也是需要的,也不太贵,1百多而已,读卡器也是需要的,买SONY原装PCMAIC转换卡是贵了点,再花几百块吧……遮光罩那个塑料玩意儿多酷呀,还要400块,你可别忘了!还有还有,增距镜、广角镜……"

克服密技:

  尽管SONY F717大张旗鼓地降着价,但它配件的价格却没什么动静,虽然市场上已经有了不少非原厂配件,价格也不是很高,但均达不到原厂配件的高质量,在这方面,用家几乎没有什么对策,唯一的办法就是去电子市场而不是索尼专买店购买必不可少的配件,并尽可能地抵抗住各式各样配件的诱惑。但一般来说,这是徒劳的挣扎,在漂亮的配件面前,很多人都把手伸向自己的钱包。

推荐指数:3星

五、 近视

  其实SONY F717的五倍光学变焦,覆盖了相当于35mm相机中38mm-190mm这一段的焦距范围,再加上10倍数码变焦,并不算短,但是和新出的一些可达7倍、甚至12倍光学变焦的消费极数码相机相比,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经常使用单反相机的影友一般都知道,太大范围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下降,但做为一个普通数码相机消费者来说,总是希望变焦比能更大一些,广角更广些,长焦更远些,防抖技术更高些,这方面F717的确是个弱项,尤其在广角方面更是如此。

克服密技:

  717在成像质量上是一流的,甚至在我使用数码单反相机后仍然这么认为,这要归功于它那卡尔.蔡斯镜头,但广角端的不足在风景摄影时比较明显,如果认为十分需要可选择加装增距镜、广角镜的办法。

  在使用 0.5倍广角镜或是1.5倍增距镜后,SONY717也可达到10多倍的变焦,但是由于是后接的镜头,就不如一个镜头好用,有的广角镜在接上后不可再变焦,有的则成像质量大幅度下降,边缘色散严重。我曾用过佳能、肯高、天马、索尼4种牌子的广角镜,成像最好的还是SONY原产的0.7倍广角镜,边缘色散极少,没有黑角,价格在900元左右。国产的天马价格适中,成像效果略差,其它两款比较差不再做推荐。

  如同在单反相机中,定焦镜头比变焦镜头成像效果好一样,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加装什么样的外接镜头,都会对成像效果有影响,如果不是很需要,或是很注重照片质量,不应加装什么增大变焦比的配件。

推荐指数:3星

六、 防抖

  SONYF717没有防手抖的装置,尽管有这种装置的数码相机比717目前的售价要高不少,但是每个用家(尤其是新手)都希望有这种功能,如何能在比较暗的地方拍到清晰的照片呢?

克服密技:

  在光线比较暗的地方,相机的快门速度相对较慢,手持拍出来的照片就会不清晰,当然,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根本的办法是:用三脚架!即使是拥有防手抖的装置的相机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清晰。

  有很多时候没有时间或条件使用三脚架拍摄,比如突发事件或不容许用脚架,这时我们可以:

  1. 使用最大光圈或自动ISO,SONY717的自动ISO功能相当强大,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使用自动ISO可以保持在1/30秒的速度拍摄,这样,即使是晚上的小街,也可以手持拍摄清晰。

  2. 用背带棒在手上或靠在别的物体上拍摄,这点对于所有的相机都适用。

  3. 对于新手或技术不高的人来说,在不能保证拍清晰的光线下,使用快门优先模式或闪光灯。定义好自已能够持稳的快门速度,或者干脆使用闪灯,才可以保证照片清晰

推荐指数:5星

七、 时尚还是丑陋

  SONY717的外观的确是很独特,58mm口径的镜头后面是一个可旋转的机身,镜头几乎比机身还要大,机身的整体性非常的好,一体化的LCD与数码单反一脉相承,可旋转的机身又充分提供便捷性,无论是传统相机还是数码相机都没有类似的设计。

  对于时尚一族来说,这可是个经典之作;对于用惯传统单反相机的发烧友来说,58mm口径的镜头握上去,也有种熟悉的感觉;但对于用惯旁轴相机或傻瓜相机的人来说,就只有不便、怪异和丑陋的评价了。

  这没有什么解决之道,只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所好罢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经常使用外接增距、广角镜头,或是很频繁的扭动机身,连接处的小小螺丝有时会松动,不会影响成像质量,但使用了一段时间的用家,还需要经常检查一下机身上各处的小螺丝。

八、 总述:

  总体来说,SONY717的各种缺陷并不是致命的,而且还拥有很多其它相机所没有的功能和特长,全息对焦、红外摄影就是一例,如果你喜欢它,并且不太再意它的缺点,它完全可以为你拍出相当出色的照片。还是那句话,没有最好的相机,也没有完美无瑕的产品,只有最适合你的相机和你满意的价格。

--------------------------------------------------------------------------------

-- 作者:shine
-- 发布时间:2004-11-11 16:54:52

--

拍人像怎么样摆post


www.chyangwa.com/magazine/show.php?id=15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1 16:55:26编辑过]
--------------------------------------------------------------------------------

-- 作者:shine
-- 发布时间:2004-11-11 16:57:05

--
新手必读】光在摄影艺术造型中的作用
摄影艺术得光与影的造型艺术,一个成功的摄影家,也就是一个光影学家。一幅幅的优秀摄影佳作,都离不开光的塑造和表现。可见,光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何等重要。

一、光在摄影艺术中的效应

摄影使用的光感材料必须通过光源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光线在摄影中不仅用来照明被摄物体,它还担负着传递被摄物体的信息,在这方面它起着桥梁和媒介的作用。例如,被摄物体形状、体积、数量,色彩、质感、空间深度感等信息,以及被摄物体影调的明暗配置、画面气氛、层次等诸多方面,都必须通过光线的效应才能表现出来。所以,摄影者不能单纯从表像观察到光、而要在实际的构思中去灵活运用光。在一个被摄物中,不同采光的角度、照度,得出的效果各异。然而。我们必须掌握光在摄影中的效应和"光感",善于运用,感觉敏锐,是摄影者应有的本能,画家靠手中熟练的画笔来描绘物体,摄影有凭着运用光线来表现被摄物。因此,光是摄影的灵魂,完成摄影的过程需要光,表现摄影艺术本质依靠光,正确地认识光线,摸透光的变化规律,了解它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在摄影艺术创作中充分去运用,才能做到惜光如金,用光如神。

二、光对摄影艺术造型的表现力

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光对摄影艺术造型的表现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摄影创意中要有"光"的造型意识,调动"光"的造型手段,才能达到它的艺术效果。摄影中被摄物体在画面中的再现,要通过光作传播媒介,光线对摄影的造型表现,环境气氛的渲染,思想感情的表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大自然中,光是千变万化的,复杂微妙的。一天当中,阳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入射的方向,角度及强弱, 就会在摄影造型中带来不同的效果。例如,太阳会升至或降至15度,也就是早晨或黄昏的时间,其特点是太阳入射角度小,光对景物照射垂直面受光面积大,物体产生投影较长,受光面与阴影面反差大,光线强度小,较柔和。在这种光线条件下,选用逆光、侧逆光拍摄,容易获得明显的空气透视感,画面呈现气氛浓烈,富有诗意的造型效果。当太阳与地面的光照度成20度至60度的时候,这种光线的特点是入射角适中,光线方向性明确,亮度变化小,造型效果好,光影移动慢,色温适中,这时正是摄影的黄金时间,此时拍摄景物清晰,影调明朗,层次丰富,有利于景物在造型上表现出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这时选择不同方向的光线造型,使景物能获得色调分明,层次丰富,线条刚劲,光线明快的效果。

当光照度成70度至90度的时候,阳光正午,光线垂直下照,物体只能顶部受光多,垂直面受光少,使景物照度明暗反差大,层次缺少,透视效果差,物体造型缺乏立体感。所以,在摄影造型效果上较少运用这种顶光。

从一天里直射阳光的光线变化,对造型带来的效果不同,我们可以选择采光的方向对造型进行设计。根据拍摄采光的方向与太阳照射物体方向的不同,采光的方向基本划分为顺光,侧光和逆光,这三种采光的不同,在摄影造型中同样产生不同的效果和影响。

顺光对摄影造型的表现力使物体受光面均衡,能全面表现物体的质感,影调配置主要主要靠物体本身的色调来完成。但顺光一般不利于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影调较平淡单调,层次感弱,缺科学家起伏明暗的视觉节奏效果,更不宜表现空间感大,物体数量众多的景物造型。

侧光对摄影造型的表现力较强,能使物体受光面与明暗面明显表现,画面明暗配置和反差鲜明清晰,物体层次丰富,空气透视现象明显,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空间深度感和立体感,是摄影造型效果比较理想的光源。但在运用时,要注意受光面与明暗在画面造型中所占比例。

逆光在摄影造型表现中能表达空间深度及环境气氛的烘托,表现空间透视的效果,有利于勾画物体的轮廓线条和表现物体的数量,在构思运用低调画面来表现物体造型艺术效果更佳,但切记要运用暗背景来烘托主体。当拍摄物体的特写或近景时,最好正面运用补光办法,使物体正面的质感更好地表现,曝光则定以正亮度为宜,使造型效果更好。

正确地认识光线,掌握它的变化规律,了解它对摄影艺术造型表现力,是摄影者在"光感"修养中的必由之道。摄影创作中的用光是千变万化的,灵活多端的,但是它本能是不能忽视的。光是摄影的根基,实现摄影的技术过程通过光,达到摄影的艺术本质离不开光,摄影的艺术是光与影的艺术。没有光就不能获得影调,也就不能形成摄影艺术形象。所以,我们在摄影构思中。要有光的造型意识,调动光的造型作用,充分发挥光在摄影艺术造型的表现力。

三、光对色彩还原的要素

光在彩色摄影中对色彩正确还原是起着直接的因素。光与色彩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总的来说,有光才有色,色从光来,又与光变。道理很简单,人在光线下能清楚地分辨物体的颜色,如果在没有光的黑暗中,什么颜色也难以争辨出来,这是因为色彩要通过光线的照射才能呈现。光作用于人的视觉,才能使我们感受到那些颜色的感觉。在复杂的彩色摄影中,色彩正确的还原和再现是彩色摄影的成败关键,光对色彩正确的还原有三点的要素,一是光源的性质,二是光的方向,三是光线的强弱。

光源的性质,它对物体颜色的还原影响很大,因为日光与灯光的性质不同,色温不同。日光的色温是5400K,而灯光的色温只有3200K,在日光与灯光下,物体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如红色的物体在日光下看呈鲜红色,但在灯光下看,就会呈现出品红色或紫色。因为,它的光源性质不同,色彩还就不同。

光的方向,在同一物体而采用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如直射光与散射光,顺光与侧光,逆光和顶光,光线照射方向不同,使物体产生的明暗不同,倒致其色彩在还原中产生不同的差别。顺光使用同一物体的色彩受光面相同,没有明暗区别,造成色彩缺乏明暗对比层次。侧光对可使同一物体的色彩在明暗度上产生明显的区别。逆光对物体的正面色彩表现较为难还原较差,常运用逆光的表现追求色彩的整体效果。光线的强弱也容易使物体颜色的色相、明度、饱和度发生极大的变化。

上述三点要素的分析,强调了色彩也光线,是彩色摄影的重要造型手段,选择光就是选择色彩。黑白摄影是对物体的造型选用不同明暗和影调,层次去表现,彩色摄影是通过色彩的艺术表现。黑白摄影讲究其用光,彩色摄影更加严谨用光,光线能造就影调的变化,也能使色彩效果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在彩色摄影构思和创作中,要了解和分析光源的性质,光的投射方向,光亮度的强弱,光对物体在造型上表现的效果。要调动"光"对色彩的艺术造型,增强艺术的表现力,才能预见画面的色彩效果,创作出生动,感人的艺术作品。

摄影艺术,是"光"与"影"的造型艺术,完成摄影的过程必须借助于光,正确运用和发挥光在摄影艺术造型中的功能,记录、反映、表现,传递我们的创作思维,情感和表现的技法,手法,达到画面的可视形象。光是摄影的灵魂和支柱,研究和探索光在摄影艺术造型中的动能,目的是确立光在摄影中地位和作用,使大家更了解它,熟悉它,掌握它。更好地运用它,发挥它。使摄影这门光影艺术散发出更灿烂的光芒。

四.人像摄影的光比

摄影师采用适当的光比,就能充分利用彩色负片乳剂固有的曝光宽容度。照明良好的人像照,因有讨人喜欢的光照效果和较好的色彩质量,顾客容易接受,通常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光比:两只用来照明某一被摄对象的灯光,就其产生的总效应来说,它们之间的强度差,就称为光比。

这通常可用数字比来表示。例如:3:1比率是指受到两支光总效应的被摄对象的部位,其亮度三倍于只受到一支光的部位.这也可以用光度单位来表示.例如:高光部位为300英尺/烛光,阴影部位为100英尺/烛光.但"3:1"表示式并不意味着光圈级差为3:1,正如下面要指出的。

通常,形成光比的两种光线,就是补光和主光。

补光:所谓补光,就是通常位于或邻近相机轴心线的、对被摄对象作总体照明用的光源,其目的在于使阴影部的细节能获得恰当的曝光。

仅有补光,其提供的照明相当平淡。因为来自摄影光轴的照明,无法显示一个立体对象的令人满意的轮廓或造型。这种光线不能产生重要的高光,所以许多摄影师采用一种相对柔和的,或者比较漫散的光源。白色反光伞,天光装置,或大范围的漫射光线常被用作补光。

主光:它是布光中占支配地位的光,常称为"基调光"或"造型光"。这两个术语都对,因为主光确实决定着景物的"调子"(高调或低调),而其位置会产生高光和阴影所形成的造型轮廓。相对地说,如将较柔软和的光源选作为补光,则较"刺目"的光线常被选作为主光。抛物面反射器、小型银色反光伞以及会产生闪烁高光的灯,均可选作为主光。

比数:光比概念的混淆不清,源自说明光比的那些数字。

应当记住:主光只是用来照明被摄对象的高光部位或明亮部位,它不能照明被摄对象的阴影部位。

还应当记住:补光如位于相机轴心线之上,可照明镜头所能见到的一切,即高光部分和阴影部分。

以数字表示的光比,是指照射在高光部位的总光量,与阴影部位的光量之比。高光部分能同时接受主光和补光所造成的总效应,而阴影部分则只能接受到补光的效应。

如能理解平方反比定律,则控制正确的光比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假如一支特定光源与被摄体距离10英尺,被摄体受光为100英尺。烛光照度,那么距离20英尺时,被摄体受光度是多少?

如果你回答时设想距离增加了一倍,即认为亮度就是一半--50英尺/烛光,那么,你也许得复习复习平方反比定律了,因为你错了!一切光在某种程度上所遵循的平方反比定律指出,光能的递减)递增也然),是以距离平方的变化为依据的。

平方,是指一个数字自身相乘。举例来说,如果灯光离被摄对象一英尺,被摄体受光度的计算方法是:一乘一等于一,再求其倒数即一分之一,或一除以一,此时被摄体受光度为X(以光度单位表示)。把灯光朝后移至二英尺处,运用公式,二乘二等于四,求其倒数,一除以四,即被摄体受光度仅为1/4X。把灯光朝后移至三英尺处,三乘三等于九--即受光度只有1/9X。现在再回到前面所讨论的问题,套用平方反比定律公式--距离自身相乘,再求其倒数--你就能确定,在10英尺处,被摄体接受光源的1/100光量,而在20英尺处,就只接受光源的1/400光量了。这就是说,当距离增加一倍时,被摄体接受的光量只为原来的1/4。

五.光圈级数和距离

许多摄影师发现,平方反比定律是和一些很重要的数字,即光圈级数密切相关的。由于光圈级数通常是要记住的,所以这种关系很是重要。请考虑下列事实:经试验,发现位于离光源4英尺处的被摄对象,受光量为100光度单位;离至5.6英尺处,受光量为50个光度单位;如果再离至8英尺处,则受光量只有25个光度单位了。这不是有些似曾相识吗?这些用于光圈级的数字,当变换为距离时,就可以使你洞察平方反比定很的奥秘了。你可以将光圈级的数字转换成任何距离测量单位,并且可确定在那些距离处的光度。

请考虑以下说明。如果某一灯光在4英尺处能产生100个光度单位,则在不同"光圈级"距离时的下降率为:4英尺等于100个光度单位,5.6英尺等于50个光度单位,8英尺等于25个光度单位,11英尺等于12.5个光度单位,16英尺等于6.25个光度单位。现测验一下你对这个原理的认识--上述灯光在2英尺处的光度单位是多少?在22英尺时又是多少?

你可以用英尺、米、英寸,或者其他任何距离单位来测定某一灯光的反比下降效应。

六.光比计算方法

为了进行这项练习,首先假定有二支灯光,其光输出和光质完全一致。

例题一,在4英尺处为主光,5.6英尺处为补光,问最后的比值是多少?

主光比较近,其投射在被摄体上的光量要比补光大一级光圈,即其光量为补光的二倍。

阴影部位接受来自补光的光量为一个单位,高光部位接受来自补光的光量为一个单位。但高光部位还接受了来自主光的二个单位的光量。现在比值是多少?高光部位等于接受来自主光的二个单位和来自补光的一个单位,合计等于三个单位的光量。阴影部位等于接受来自补光的一个单位的光量,故比值为3:1。

例题二;主光在4英尺处,补光在8英尺处,比值多少?

恰如f/4光圈镜头所传入的光量为f/8的4倍,在4英尺处的光的强度为8英尺处的4倍。这时,阴影和高光部位都同时接受一个单位光度--高光部位又另外接受4个单位光度。结果光比是5:1。这就是光比形成的过程。

七.景物反射比

对某些人说来,这也许是一个新名词,然而在考虑光比时却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景物或被摄对象都有其反射范围。例如,一个新娘穿一身白礼服,其反射的光量达到90%,新郎所穿的黑西服,其反射的光量仅为10%,当他俩出现在同一张照片上时,两者对光线的反射比为9:1。

另一例,一个白肤金发碧眼女郎,身穿粉红色裙子。这个被摄对象的最明亮的部分(也许是好的白肤)可能反射的光为60%,而最暗的部分(也许是她的裙子)可能反射的光为30%。在这种场合,女郎所提供的反射比只有2:1。如果仅用补光拍摄,或者在照相机上装一只简易的闪光装置,软片将会记录下真实的被摄对象的反射比,照片调子很软。

负片的亮度记录范围

什么是一张负片能够记录的被摄对象的最大亮度范围?整个负片一照片系统所能再现的亮度范围又有多少?

这对于那些想获得最好质量效果,希望能揭示所有重要阴影细节和高光细节的摄影师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通过对彩色负片试验能够看到,它们对超过150:1亮度比的景物,能够记录其可分辨得出的细节层次。彩色负片在这方面显示了它有显著的宽容度。然而,对这个系统有实际限制的却是彩色相纸。

印制彩色负片的彩色相纸,在确定其再现的景物亮度范围,即其最明亮的白色部分和最幽暗的黑色部分之间可达到怎样的程度时却是都有限制。测定相纸的密度范围(从高光细节到阴影细节),证明了相纸的这个限制。一般可测出其亮度比是40:1。最暗色所能反射的光线只是最白色所反射的光的1/40,从而限制了摄影师的调色板。

那么,彩色反转片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试验表明,大多数彩色反转片,对这种超过40:1的亮度比,是无法记录和再现的。

同样,黑白底片如洗印适当,虽有可能记录原始景物的200:1的亮度比,然而,用来印制最后照片的相纸,却只能再现原始景物的40:1部分。当然,在黑白洗印中,通过对相纸反差度的选择和显影时间的改变,可以使亮度比扩大或缩小。不过你尽管可以扩大或者缩小这个范围,但景物理学影调层次却要受到一定损失。

一些因素可以证明上述说明,例如镜头眩光系数、背景亮度范围、光学眩光以及洗片中的变化,可以改变最终再现范围。

总景物亮度范围

镜头和负片用来记录总的景物亮度范围,或者说负片所企求的是尽量把明暗部都记录下来。

总景物亮度范围,就是光比乘以景物反射比所得的比例。

光比乘以景物反射比的例子如下:

被摄对象:一个妇女,身穿白色花边的外套,头戴灰黑帽子。景物中最亮部分是她的外套,反射的光线为90%,灰黑帽子反射的光线为10%,她本身的反射比为9:1。

目标:要求获得的照片,其外套在高光部细节清晰,帽子的阴影部仍然有可交代的层次。

公式:光比*被摄对象反射比=总景物亮度范围。

假设所用的为4:1光比,则为:光比4:1*反射比9:1=36:1。

4:1光比结合9:1被摄对象的反射范围,能使总景物亮度范围扩大到36:1。

由于36:1易于记录在负片上--并且正好再现在彩色相纸上--一切就很保险!

在上面例子中,应该考虑这个亮度范围是怎样再现的。景物中最亮的部分恰是同时受补光和主光照射的白色外套部位,而景物中最暗的部分,恰是只有补光照射所及的灰黑帽子的阴影部倍位。高光部位所受到的光量为阴影部位所受到的光量的4倍。4乘9等于36。1乘1等于1。光比加在了原始被摄对象的反差--这就是所发生的一切的原由。有效地应用适当的光比,强以用来扩大或者缩小被摄对象的固有亮度范围。

--------------------------------------------------------------------------------

-- 作者:shine
-- 发布时间:2004-11-11 17:03:02

--
如何用PS淡化模糊背景,控制景深
www.canonfans.com/digest/20/67061092324.htm

Photoshop的无级锐化技巧
www.canonfans.com/showthread.php?threadid=66897

动起来,动起来
www.dpnet.com.cn/school/school_show_new.asp?id=1600&column=zzgf

数码照片的后期制作
1、http://www.dpnet.com.cn/school/school_show_new.asp?id=654&column=zzgf
2、http://www.dpnet.com.cn/school/school_show_new.asp?id=658&column=zzgf
3、http://www.dpnet.com.cn/school/school_show_new.asp?id=667&column=zzgf
4、http://www.dpnet.com.cn/school/school_show_new.asp?id=670&column=zzgf
--------------------------------------------------------------------------------

-- 作者:shine
-- 发布时间:2004-11-11 17:03:21

--
系列十四:


f717用户必读




近日在论坛上见到有关sony717的一篇文章,实用性很强,有见于色吧里717不着实少,特贴出来与大家共享。






原文如下:
一、717的设置
1、 锐度设定
使用717的朋友感觉它的锐度比707要差一些,笔者也有同感,但这个改动究竟是让画面更接近真实一点还是完全的败笔,前时间在各大数码论坛上争得热火朝天。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实际上我们通过对717菜单里的锐度设置(菜单里显示的选项是"清晰度"设置)进行调整之后就可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我们做个对比实验,就知道此项菜单不同设置的区别了,见附图一。
图一是锐度+2与-2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增加锐度时是以加暗部噪点为代价的,而降低锐度则使图片更柔和、更干净。我建议在拍摄风景时可以用+1或+2,拍摄人像、夜景或阴影较多的画面时可用-1或-2。(补:增加锐度实际上会在物体边缘增加了一条白边,是不可逆转的,把加锐留到后期PS,会保留更多细节和后期操作空间)
2、 影像尺寸与压缩品质设定
影像尺寸是设定拍摄的图片分辩率,由于它最高支持2560X1920,压缩品质分精细和标准两种。很多用户觉得大尺寸太占空间,很少使用,这实在是有点浪费。如果你需要冲印较大的图片、追求较高的画质或觉得5倍变焦不够用时,建议用您用其最高设定。通过最高分辨率拍摄的图片包含的细节最丰富,由于非X3技术的CCD的有效像素都是通过一定的插值方法计算出来的,所以当我们看到717等DC拍出来原片多少看起来有些粗糙,但我们通过后期RESIZE后,其成像质量变得非常优异(同理观看原片最好用显示器支持的最高分辩率,否则冲印大幅图片后会意外发现一些原没发觉的瑕疵)。另外由于717设计上的局限只有5倍变焦,而我们有时在远距离抓拍时有些力不从心,但我们可以后期"变焦",即以最高分辩率拍下后将需要的区域加以剪裁后,仍然可以得到相当大的图片,这种变换视角的的办法也正是数码变焦的原理,但未经插值运算,成像更干净。当然,如果你拍摄的图片只是为了冲印6寸左右至此一游的纪念照,用1280X960就足够了。至于两档品质设定(占用空间相差近1/2,图二的原图精细品质1.8M,标准只占1.1M),我在17寸的显示器上要放大四倍才能区别其细微差别,用标准模式成像边缘略为虚一点,见附图二、三。因此,除非要冲印大照片,否则标准格式够用了。
3、 声音效果设定
717采用的是叶片式快门,本身没有多大的声音,但它在SETUP模式里面提供有3个选项的模仿声音选项A.关,彻底关闭声音提示 B.快门,只保留快门提示音C.开,都响(对焦完毕、存储完毕、打开快门、关闭快门、开关机等都会发出嘀嘀的响声。)默认的音效是全开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定。我特别喜欢对焦完毕后发出的嘀嘀声音,及时提醒你可以按快门了,就象导弹雷达报告锁定了目标一样,嚓嚓的快门声音更有专业单反的感觉。但在很多严肃的场所,比如古典音乐会、话剧演出时,若发出嚓嚓的快门声音是显得极其无理和野蛮的,这时就可选择音效全关(也别忘了把激光辅助对焦关闭)。
4、 慎用高感光度ISO
在拍摄环境光线较差时,为了保留现场气氛以及提高快门速度,我们有时会被迫用上高感光度设置ISO200-800,如果你喜欢用自动档(AUTO模式)的话,一但光线变差它也会在你不察觉时自动调高ISO,这样我们在事后却往往发现拍出的照片太差劲了,花花绿绿的全是噪点,即使借助去噪点软件也会损失大量的细节。因此,我们要尽量选择到光线强一点的场所再按下快门,尽量用三角架降低快门速度,允许用闪光的地方可用闪光,能用较低ISO不用高的,尤其尽量不要用ISO800。
二、操作
1、 常用变焦环,受益非浅
717有个最大的改进就是将对焦环在自动对焦时设作变焦环用,比W、T两按钮好多用了,可快可慢,真正无级变速,特适合精细构图,尤其是当拍竖构图时,十分好用。由于取景器没有横竖标尺,拍摄风景照、建筑时很容易歪斜,特别是竖拍时,要特别注意。
2、 即拍即看
当按下快门按钮后,一直不放手,一闪之间你在电子取景器EVF里呈现的便是刚刚拍下的照片,不用等存盘完毕再别着手再按十字键了。
3、 机身与镜头
717长达38-190MM的蔡丝镜头(世界顶级光学品牌),还保持在F2-2.4这样的全程大光圈,这在传统机上如此价格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但它做到了,当然也有个代价是体积较大且重。它的镜头在消费级数码相机中应算是够大、够酷了,在拍摄时由于镜头部分很大较重,所以用液晶屏取景拍摄时不够稳定,还是使用电子取景器EVF,同时左手托住镜头部分右手握机身右端的手柄会更稳些,不易糊片子,这也与长焦单反相机使用方法相符。可上下转动镜头是它的又一亮点,当我们需要较高的视角时如抓拍明星,可以通过举过头顶(或架在较高的三角架上),将机身与镜头扭过一定的角度,我们就可以通过LCD上的画面进行拍摄控制。当然在低视角时也同样适用,如拍摄地面的小花小草、小昆虫时,也可如法炮制。另外还有朋友将扭曲功能发现光大,将机身翻平LCD向上,平握腰间,俯视LCD取景,它就成了偷拍利器,但注意不要用得太频繁了,否则会发生松动。






三、测光与曝光
1、 测光
717有三种测光方式,多重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在拍大面积风景等照片时可使用多重测光,但天空亮度过大时要适当补偿+0.3-1EV。而在拍人物或需要体现重点部位时用中央重点测光(人物和重点部位若不在中央时,可以先置于中央,对焦和测光完毕后,可半按快门不放,再重新构图)。而当光线复杂或很极端如背景全为淡色、深色,以及光源众多的舞台等,则要用上最精确的点测光功能。点测是只对画面中的某一点进行正确曝光而不管画面其它部分,使用它时一定要对准主体的中灰度部份。中灰即18度灰,与普通人的手背皮肤反光相当,当主体人物皮肤过白时则要增加0.7-1EV曝光,否则人物面部曝光不足,当然若能常备一块灰板在曝光位置点测是最准确的。也有人将曝光再过一点0.3-0.7EV左右的,皮肤过曝后少了瑕疵,更细腻、白晰。
2、曝光
要准确曝光最重要的是要擅用直方图,它比A.亚当斯的十区曝光法还要准确,并且它更易掌握。要会准确曝光,首先要准确理解直方图的含义,横座标是256级亮度,左边最黑,越往右越亮;纵座标是像素值,越靠上越像素越多。如大面积堆积在某处,则说明这张图片的亮度大部份在对应某处地亮度范围内。右边有溢出,说明有部份区域超过了DC所能记载的最高亮度范围,面积过多(Y轴过高)则可能过曝了;反之左边溢出,表明部份区域超过了DC所能记载的最低亮度范围。保险的办法是确保两边都不溢出,后期可PS处理,溢出的部份是没有被记录在文件中的,不能再后期PS补救。具体调整的方法则是采用调整曝光补偿,717提供的曝光补偿只有加减2EV,如果还不能调整到理想状态的话,就只有转换到M全手动档,手动调整光圈、快门。
关于后期同"增感"问题。传统相机用家在光线差时会用前期欠曝,后期冲洗增感来解决,对DC则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因为如果没在256级亮度记录范围之内(直方图左端溢出),再怎么后期PS增亮也是不行的。只有当在256级亮度记录范围之内,即在直方图左端起点以后,才能纹理再现,如果曝光差得不多1、2个EV还可用PS调整色阶等补救,但差得太多,即使强行调整将亮度提高,整个画面也会以显得粗糙不堪,噪点极多,色彩失真。同样,如果曝光过多,画面也会发灰、发白,虽然它可以通过PS纠正一些,但也可能损失高光区细节(直方图右端溢出)和真实色彩。
因此曝光准确对于DC也非常重要。
3、白平衡
我们在按下快门之前最好养成一个习惯就是看一下电子取景器内的色彩是否偏色,考虑一下白平衡是否设置正确,是用手动还自动,还是自定义。由于717没有采用JAW无损存储方式,后期调整偏色要麻烦得多。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补色原理来人为设定白平衡偏色,营造一种特别的气氛。如我们在较冷色的光线拍人像时想要增加点暖色调的话,选择多云模式的白平衡会使图片呈现温暖的调子,如同加了一个暖色镜,还是免费的。
4、关于多次曝光、全景
如果你有在高原旅游的经历,你可能会对拍不好那里高反差的风光片苦恼,在你身边也有许多光线反差很强的地方,如舞台、台灯下、夜景等,由于DC和胶卷一样记录的亮度区域是有限的,有个宽容度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传统35MM相机的办法加装中灰度渐变压暗天空等高亮度区域,使其在CCD记录范围内,也可不花一分钱,充分体现数码的优势,采用同张场景分别按亮部和暗部测光、曝光,拍摄两张,再通过后期PS合成。
当然多次曝光还可完成许多特效如又有灯光、又有天空和城市轮廓的夜景、清明上河图般的数码全景。717拍摄全景要借助云台能够水平转动的三角架,尽量用畸变少的中焦段,但要注意:曝光要用M档全手动,白平衡不要用自动,要用手动预设或自定义,两张相邻的图片要有一定的重叠区域(大小视选用的焦段,畸变小的焦段可留少些),后期可通过专门的全景软件(Ulead Cool 360、Photovista panorama 和 Panorama Factory均可),要精细一点就用PS手工拼接。不然就会出现拼接后的图片接缝处亮度、色彩不一。






四、快门与对焦
1、1/2000档快门是717相对707的一项有用的改进,但我们在平时确好象很少能看到它的出现。这里有个窍门,只有当选择P程序曝光、A光圈优先模式下(光圈选择大于5.6以上),1/2000档快门才可能现身,但有时是一闪而过。当我们要进行高速抓拍时怎样利用1/2000呢?我们可以设定好需要的光圈,5.6~8之间,点测光模式,A光圈优先模式 ,对准较高亮度的目标(不要过久),当1/2000出现后即按AE_L曝光锁定,这下就可重新对焦构图了,等待精彩的一刹按下快门。
2、F717、707都有个全程自动对焦功能。只要镜头前的画面在改变,它都会自动对焦,在EVF、LCD上显示,而当你按下快门时又要重新对一次,这一设计使对焦的伺服马达不停地工作,耗电不说,并且任何电机都是有寿命的埃在不关机状态下可采用两种方法来避免马达"瞎转悠",关闭自动对焦,推到手动档,或者罩上镜头盖。但关闭自动对焦,再次拍摄时往往容易忘记拨回自动档,造成对焦不准。笔者推荐第二种,即保护镜头又保护马达,但注意,但由于罩上镜头盖后一片漆黑曝光量极大,开始再次打开镜头盖时,717会逐渐降低曝光量,LCD一片空白,对CCD感应器不利,在强光条件工作进要注意不要让镜头一下对准极亮的目标。
(补:经过最近的摸索,发现一个更好办法:按十字键的左键回放最后张图片,即解决了不断自动对焦的问题,也可让CCD休息一下,对下一张降低CCD热噪点应该有好处,还不会出现罩上镜头盖再取下一片空白的现象,它会自动保留最后一张拍摄参数设置,吐血推荐!)
3、安全快门
当你在拍摄时看到有个小手图案在闪烁时,就是在提醒你,你的快门速度偏慢,请提高或用三角架稳定。手持时低于安全快门速度可能会由于手的轻微抖动导致画面模糊。普通用户拍摄时快门尽量不要低于80。
4、 注意合焦提示
由于EVF和LCD都较小,合焦与否看得不是很准确。特别是在拍微距时,往往由于距离过近,超过微距范围,而成虚像。这时我们要注意到EVF上方中间闪烁的绿点,它正是在提醒我们,没有合焦!这时我们便要及时调整直到它变成一动不动的绿点方可。
5、 分清快门时滞与AF时滞
经常有朋友说我的707、717时滞太厉害了,抓拍太费劲。这是没弄清分清快门时滞与AF(自动对焦)时滞的概念和区别。他实际说的是总体时滞,即快门时滞加AF时滞。快门时滞是指半按快门后到拍摄完成的时间间隔,717是民用级别的数字相机中快门时滞较快的,不超过 0.1 秒,应该不会对抓拍有明显的影响,主要原因是AF时滞( 即在半按快门到合焦的时间,反映对焦快慢)。相机进行自动对焦(半按住快门按钮)的时间,这段时间变数最多,由于它采用对比度比较确定合焦与否,运算量大,加之它受到主体事物对比度、当前对焦位置、静态还是动态主体等因素的影响,会在0.6秒左右。
我们搞清其关系后,就可趋利避害。如抓拍时先事先半按快门对好焦(目标位置固定还可直接将自动对焦转到手动),出现理想的画面即刻按下快门,这时就只有0.1秒的总时滞了。






五、光圈与景深
717拥有2.0的超大光圈特別是在190MM望远端時仍能維持2.4光圈,这不论是在低照度下长距离摄影还是要拍摄虚化背景的浅景深效果,都非常有用。在拍摄人像时,要达到最好的虚化背景效果,最好用长焦190MM+最大光圈2.0;当拍摄风景时要达到最大的景深最清晰的全景,可以用广角38MM+小光圈8.0。或者可直接用情景模式的人像模式和风景模式。
夜景拍摄中星光效果可以用8.0的光圈来实现,也可后期用PS实现,只是相对麻烦一点。






六、特殊效果运用
1、 黑白摄影
黑白是摄影永恒的主题,我们717的用家也可用数码来拍黑白。我们眼睛直接看到的是色彩斑斓的世界,要想象成只有灰度的黑白两色有些困难,A.亚当斯建议我们透过蓝色的单色玻璃预想拍摄结果,现在我们可借助717的特殊效果—棕褐色效果(将颜色差别除去)来帮助我进行黑白摄影,后期再将图片去色只留下灰度。也可用棕褐色选择布景后回到普通拍摄模式,将去色的工作留给后期PS。
2、 负片翻拍
借助717的另一特殊效果—负片(135胶卷)效果,我们可以将717变成一台不错的底片扫描仪。大家以前多少都有些值得与朋友交流的负片,用负片效果观察负片,我们会发现,它在成正片了,颜色还原正常了。观察到保存较好的负片后,可采取翻拍的方法将它拍在DC里,事后拷到电脑稍做加工,正好用来上网与朋友分享。






九、微距
微距摄影是717的一大强项,由于其2CM的近摄,使其可拍出令传统专业单反相机都流口水的片子。但微距并不就是说一定要离得近,它的愿意是在胶片上成像比例在于1:1的都称微距。717在广角端微距能力较强,但广角畸变也很厉害,有时太近了还会挡住光线。要注意避免桶形畸变,即尽量不要将目标、竖线置于边缘,能不用广角的尽量不用。
微距拍摄要注意的一件事是对机身的振动很敏感,一定要用三角架,还不要让风吹动相机和拍摄对象。






十、附件配置、使用建议
买了相机后,在使用中陆续觉得有添加附件的必要,但对于SONY昂贵的配件哪些有用呢?
记忆条至少要再买一条128的,现在360左右(宇赡的不错)。一个电池用三个多小时,有点紧张,能加一个更好,价格350左右。只用来拍纪念照,买一个皮质的枪套,很方便,但喜欢摄影的朋友为了装下更多的附件,还是买个象样的摄影包吧,不贵,一两百的就够了。
UV镜对于DC是保护镜头,一定要买的,质量要与蔡司镜头相配,肯高、保谷多层光学镀膜UV是最好的选择,网络上邮购在100元左右,单层镀膜在50元以下,值得一买。
CPL偏振镜是必须的,它能滤云去物体表面的不利反光,让天空变我蓝,风光摄影必备。仍然推荐肯高、保谷,价格在两百多。
以三角架是拍夜景、微距等必须的,SONY原产的虽然有带摇控功能,但基本是塑料制品,用不了几天,且贵,还是买个国产泰立633,三百多,价格便宜量又足—几乎全金属的仿曼浮图190,身边色友都在用它。
717的广角镜和增倍镜是让大家口水流得较多的配件,因为成像效果、接口的原因,目前只有原厂的HGD0758、HGD1758可推荐,但是价格确实较高,均在三千左右,MHG07A较适中成像不错价格仅出头,但不能变焦。




--------------------------------------------------------------------------------

-- 作者:shine
-- 发布时间:2004-11-11 17:03:36

-- 【转贴】大家学摄影系列篇(欢迎在家跟贴)

系列十六:

一、夜间摄影的方法


夜幕降临,天空抹去最后一丝余辉。此时,无论明月当空、满天星斗,或是阴云密布、一团漆黑,甚至倾盆大雨、电闪雷鸣,对于摄影者来说,都是大有可为的良宵,有可能创作出各具意蕴的作品。
夜间,从室内到室外可供拍摄的内容极为丰富,不少情景甚至只有在天黑以后才能拍到,所以夜间是摄影创作的一个广阔的领域。当然,有些题材内容本身,例如人物特
写并无白天或黑夜的明确界限,而需要靠摄影表现出相应的环境特征,来烘托渲染夜晚的气氛。就用光技巧或影调处理而言,通常的做法是使画面的背景或天空发暗甚至发黑,使人产生黑夜的视觉效果。因为,画面背景或天空的影调如果发灰或白,就失去了黑夜的气氛。这是夜间摄影造型和画面表现的一个重要前提。
从所周知,摄影的照明光源主要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大类,可是夜间的自然光──月光、星光的照度极低,即便夏历每月十五日──望日之夜晴空的月光,也只有白天阳光照度的50万~60万分之一,仅为0.2勒克司(每勒克司=流明/平方米),相当于1英尺烛光照度的1/5;如果在阴霾的月黑之夜,伸手不见五指,或者仅有星光,拍摄地面景物就更加为难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夜间摄影主要依靠人工光,或作为照明,或当做点缀,甚至发光体本身就是拍摄对象。
月光等自然光照度极低和需要依靠人工光,虽然给夜间摄影造成重重困难,但完全可以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来拍摄出别有情趣的照片, 所以,只要因势利导,夜间摄影的有利因素是很多的:
1.夜间的自然光包括月光、星光、雷电闪光、极光、萤火虫的光等;人工光除了用于摄影照明的白炽灯光和电子闪光灯以外,更有白天所没有的或不显的马路灯光、室内灯光、煤油灯光、节日礼花光、花炮光、火光、烛光、手电光等等。连同发光体本身摄入镜头,可以形成少见的美妙图景。
2.黑暗之中的物体形状看不见也拍不出,当主要拍摄对象接受一定照明度时,周围和背景的杂物均隐没在黑暗中,有利于突出表现主体、净化背景,使画面具有简练的美感和深沉的或静谧的意蕴。
3.夜间照度低,空间背景无光亮,便于慢速曝光、高速闪光、多次曝光、连续闪光(频闪)、分段移动闪光、添加修饰光等曝光和用光技巧的发挥,形成特殊效果或强烈气氛。
4.夜间摄影易于取得以黑为主的低调、逆光照射主体的轮廓光、黑白分明的高反差等造型效果。
当然,上述各项有利因素的掌握利用,以至各种效果的产生,都离不开摄影技术、技巧等基本功,和构思、构图等艺术表现。因此,夜间摄影种种技巧、技法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和突出主体,使作品内容与形式尽可能完美地统一。


二、夜间摄影的曝光方法


1、正确曝光 正确曝光是取得良好摄影效果的基本条件之一。夜间摄影多数情况下,曝光时间较长,因此必须使照相机保持稳定,尽可能利用三脚架和快门线;由于照度低、曝光时间长,胶片感光性能就会发生"倒易律失效"象, 即感光灵敏度降低,所以要适当增加曝光量,概约地说,应比测光表测得曝光指数再开大0.5~1级光圈,作为曝光补偿。现以常用的GB21°胶卷为例,列曝光参考表于下:
夜间摄影曝光参考表
拍摄对象 有关情况 曝光时间 应用光圈
晴空月亮 加用长焦距镜头 1/30秒 11
天空闪电 闪电线条较明确 B门 4~5.6
节日礼花 表现完整的花形 B门 8~11
地面花炮 距离5米左右 1秒 5.6~8
节日天安门 距离400米 1秒 5.6
灯光工地 距离500米 1~2分 5.6
灯光水面 距离500米 1~2分 5.6
城市夜景 居高临下拍大场面 2~4分 8
繁华街头 距离10米 1~3秒 5.6
灯光球场 距离5~10米 1/30秒 4
2、慢曝光 所谓慢曝光是指曝光时间长于1秒的曝光。对于多数照相机来说,通常是用B门结合计时(默数1、2、3...,或看手表指针)。 慢曝光除了针对照度低的静止夜景场面以外,亦可用以表现夜间移动的发光体,例如来往的车灯,拿着手电筒(开亮)在黑夜的空间挥动成某种光画图形、缓慢移动的满天星斗等,使之在胶片上感光成拉长而有变化的光亮线条,有美化画面、增加气氛、光画造型等作用。
3、多次曝光 夜间空旷的背景一般是暗的,所以进行多次曝光较白天容易掌握,每次曝光量都按单次应有曝光量计算即可。但若拍摄同一个目的物(例如经照明的建筑物)而又结合了其它陪衬物,多次曝光的总量只可相当于一次正常曝光的所需量,否则所摄目的物将会曝光严重过度。因此,一次曝光的所需量假定为F8、1秒,如果要作4次曝光,那么每次的曝光量应是F8、1秒的1/4,
即F8、1/4秒,或F16、1秒。由于曝光次数多、分开计算费事,可以采取假定用高速感光片的办法来解决,也就是说,胶卷实际感光度为GB21°,相当ASA100,如果要进行三次曝光,可把胶卷当作ASA300来用,四次曝光当作ASA400用,十次则当作ASA1000用,以此类推。
拍摄夜景时, 为了表现出夜间天空背景下地面景物的外轮廓, 常采取两次曝光。例如《嘉陵江夜色》(见附图),第一次曝光在日落后、地面灯光将亮前,用F5.6、1秒,使尚未全黑的天空略为在胶片上感光; 第二次曝光在地面和水面灯光亮后, 针对景物曝光,用F5.6、2分钟。第一、第二次曝光,必须预先确定取景位置,并在原位固定照相机完成两次曝光。
4、多次闪光 夜间拍摄庞然大物,诸如大型机床、古建筑、宾馆客厅等,采取多部位、多侧面的多次移位闪光,可以取得较好的全面照明效果,以及富有特色的造型效果。《大众摄影》1981年第10期封面作品《长城之夜》,就是三位作者合作的多次移位闪光的佳作;拍摄过程中,在闪光灯前蒙以不同颜色的透明片,移位闪光达一百多次。
5、多棱镜转动曝光 表现节日之夜亮起串灯的建筑物,如果在照相机镜头前附加中心平面的三棱镜、五棱镜等多棱镜片,在作慢曝光的同时转动附加镜片,可以形成环形旋转的光画线条烘托画面主体, 增添美感和生动感(参见《大众摄影》1984年第4期月赛鼓励奖作品《广播大厦》)。拍摄时的要领是, 必须把主体置于画面取景正中。
6、摇升相机曝光 根据光点移动可以在胶片上感光成光亮线条的这一效果,也可以移动相机拍摄静止光点取得同样效果。 例如拍摄城市夜景,如果有一架可以摇升中柱的三脚架,装上照相机作慢曝光,同时摇升或摇降照相机,可以形成上下颤动拉长的光画线条(参见《大众摄影》1984年第11期封面作品《升腾的特区》──第13届全国影展银牌奖作品)。
曝光方法多种多样,上面只是举几个例子。如果能够把不同的曝光方法结合起来,往往可以取得奇妙、新颖、优美的造型效果。


三、夜间景物的画面表现


摄影的画面表现,涉及造型技巧、构图布局、表现手法、后期加工等多方面,并无固定模式, 因此,仅举几个夜间场景的拍摄为例, 概要地联系画面表现的问题。
1、节日礼花的表现 每逢国庆等佳节,全国欢腾,节日之夜的礼花,更添普天同庆的欢乐气氛,因此,摄影者大多喜欢拍摄节日之夜放礼花的景象。 拍摄礼花,应该经过构思,恰当地和地面景物或人物结合表现,才能互衬出热烈的节日气氛。因为礼花本身仅仅是一种图形,如果只见礼花而无衬托物,除了只有美感以外,画面的意蕴是不足的。
礼花与地面景物、人物的结合通常采取三种办法:①预先了解放礼花的时间、地点, 提前选定取景位置,在放礼花时, 连同地面景物或人物一起摄入画面(见《大众摄影》1985年第8期《节日之夜》)。②选择理想的角度拍摄景物,在画面上半部留有足够的余地,再拍摄礼花,作两次曝光;或者先拍花,画面下半部留有足够余地,再拍摄仰望天空看礼花、神情生动的人物,同样作两次曝光;③单独拍摄礼花,画面下半部空出,另一张胶片单独拍摄景物或人物,上半部空出;把这两张底片药膜面相对重叠放大照片。地面景物与画面天空的礼花相互呼应,对于热烈欢庆的气氛起到了渲染作用。
2、联欢晚会的表现《"五一"联欢晚会》(见图 )是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群众晚会的一个场景。由于现场光不能满足曝光的需要,所以采取闪光摄影。为了既突出节目的表演,又显示观者甚众的联欢的盛况,特意在稍近距离选择了一个较高的拍摄点,作两次闪光接片拍摄,衔接为宽银幕式的开阔画面。闪光指数40,胶卷GB21°,用F5.6~8之间光圈、1/4秒,焦距对在表演者
位置,先拍表演者,后拍观众;1/4秒的快门速度,主要为了照顾树上繁星似的彩灯和画面左边两只灯笼的曝光量,使之显现于画面,以渲染联欢晚会的节日气氛。
3、灯光球场的表现 乒乓球、篮球、足球等夜间比赛,按正规的赛场照明,勉强适应摄影的曝光量。乒乓球赛场的吊灯稍低,发光强度也稍低;足球赛场的照明灯位最高,光强度也最高;篮球赛场的灯光和高度则居上述两者之间,所以三种赛场灯光的实际照度基本相近。
《全国乒乓球赛》(见图)用GB21°胶卷,F4、1/30秒,在稍远距离拍摄,焦距对在最近赛区的裁判员位置,F4的景深基本顾及三个赛区。1/30秒对于拍乒乓球运动员敏捷的动作,本来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故意在稍远位置拍摄( 根据相对模糊系数的有关因素可知,拍摄某种速度的动体,距离愈远、快门速度可以愈放慢), 并且选择运动员尤其是最近赛区运动员动作的"相对静止"时机按下快门,因此所有运动员的身影姿态都得到恰当的表现。
4."假夜景"的表现 在月光之下拍摄夜景,如果曝光充足,画面景象将会
出现如同白昼的效果; 反之,在阳光下面拍摄风景, 如果曝光严重不足,又会变成"月夜"景色。所以人们往往用后一种办法拍摄"夜景",称为假夜景。拍摄这种假夜景,最好加用中黄滤色镜,在太阳位置偏低的情况下,连同太阳一起摄入画面;若结合水面反光,就更有助于取得
美妙的效果。
假夜景还有一种拍摄方法,即在阳光下加红滤色镜逆光拍摄景物(曝光量按不加红滤色镜计算), 利用红滤色镜压暗蓝天影调, 使之在照片上表现为深灰或浓黑,造成犹如夜空的假象。由此可知,拍摄假夜景,应选择晴天,逆光取景,如果在阴晴天或阴天,由于布满白云或灰云, 拍摄的结果天空不黑,就难以形成"夜空"的效果。
夜间摄影的注意事项
1、必须避免临近的灯光或迎面的强光直射镜头,以防产生光晕,造成整个影调严重发灰。
2、用黑白片在夜间摄影,不宜加用黄色等滤色镜,因为夜间照度原已很低,加滤色镜的结果只会更影响曝光量。
3、夜间用测光表测光时,应避开强光,否则将会得出错误的测光读数。
4、夜间作多次曝光,每曝光一次必须把镜头挡住(例如拍摄礼花、奔驰的汽车灯光作多次曝光),以免其它光线进入镜头。
5、拍摄夜空闪电,画面必须结合地面景物,否则仅有闪电的线条而没有景物衬托,看来就不像闪电。
6、夜间摄影必须使照相机稳定,细微的晃动都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即使把照相机装在三脚架上,在慢曝光的过程中还要随时注意不被风吹动照相机。


--------------------------------------------------------------------------------

-- 作者:player
-- 发布时间:2004-12-14 12:58:54

--
好东西,先存下再慢慢看~~~
--------------------------------------------------------------------------------

-- 作者:水稻田
-- 发布时间:2004-12-14 13:27:13

--
好长!看了半天才看到2楼!先去睡觉有空再看!
--------------------------------------------------------------------------------

-- 作者:fanny
-- 发布时间:2005-1-30 14:57:44

--

以下是引用player在2004-12-14 12:58:54的发言:
好东西,先存下再慢慢看~~~



有空再慢慢看,好好的学!
0

评论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