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13 | 论电视新闻中声画的主辅关系
类别(优秀文章汇集Excell) | 评论(0) | 阅读(304) | 发表于 15:23
论电视新闻中声画的主辅关系
(2003-05-10 11:51:56)

王鄂生

  人们通常把电视新闻节目的各种因素概括为两种元素:即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视觉元素是指图像语言,或称画面语言;听觉元素包括音乐、同期声响和解说词。
图像是电视造型语言的重要表现手段,声音也是电视节目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主要表现元素。如何处理好声音与画面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电视新闻工作者为加强电视节目表现力需要探讨的课题。
传统观念认为电视以画面为主,解说为辅,而今在新形式下的节目层出不穷,新体裁的节目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又有人认为,电视传播以解说词为主,画面为辅。主与辅,实际上反映出视听元素之间的一个重要关系问题。能不能正确认识两者之间关系,对充分挖掘视听元素的潜力,增强电视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与辅,是广播影视界历年来谈论声画关系时,涉及面最广的话题之一,有人以没有画面就没有电视节目为由,主张电视节目以画面为主。爱森斯坦指出:"画面将我们引向感情,又从感情引向思想。"马尔塞•马尔丹在《电视语言》一书中说:"人们会问:那电影又如何能表达各种笼统而抽象的思想?首先,这是因为电影画面多少是象征性的。"持这种观念的人认为:离开了画面,登在报纸上的是文章,口播出来的是广播稿。有人则以画面难以反映不利于形象报道的体裁和过去了的事情的体裁为据,主张电视以文字解说为主。麦茨在《电影符号学的若干问题》中指出:"镜头与词汇中的单词不能相比,镜头更像一段完整的陈述。因为镜头已经是相当自由组合的结果,是属于词句的组合。而一个单词只是约定俗成的一个意义段。"因此画面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接近感情事物,而词汇可表现抽象的概念。谁主谁辅,离开了具体的事实很难说清。笔者认为声画之间的主辅关系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在实际创作中,二者是互为主辅的,一方的存在都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的,决不能以声画的独特功能来确定主辅关系,否则将永无定论。
在现实中,我们并不否认没有解说词和有简短解说的电视节目的存在。如获得亚广联大奖的电视记录片《沙与海》,就是靠画面造型来丰润、深化主题的。在表现腾格里沙漠生存的恶劣时,我们看到了沙漠中一堆骆驼的尸骨,几个尸骨镜头的叠加,使观众感受到一种视觉上的强力冲击,并引起心灵的震撼,"沙漠之舟"竟然在沙漠中倾覆了,牧民刘泽远一家竟然在沙漠中生存了下来,这是多么的不易。
今天,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电视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天地,各种形式的节目不断出现,解说词也不甘属于"为辅"的地位。它在开掘画面内涵,深化画面思想,介绍背景,描述心理,叙述过去,展望未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型历史文献电视片《邓小平》,在反映邓小平下放到新建后,被派到新建拖拉机厂做钳工,电视片解说词是这样说的:
"江西的冬天很冷,邓小平去厂里劳动,走大路,要走近一个小时,既劳累又不安全,工人们就在后墙开了一道小门,专供邓小平夫妇出入。在这条坎坷小道上,邓小平走了三年,思考了三年;有人说,中国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情,就是从这条小道延伸出来的。
这里也有一条小道。在江西的日子里,邓小平每天上午去工厂劳动,下午在院内读书或种菜,晚上则沿着院内的小道走上几十圈。那时候,国家的政治经济每况愈下,他沉重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这里解说词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条小道一前一后,一外一内画面着实,解说词却揭示了邓小平"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精神世界。正因为解说道出了身处逆境,仍心系国家的伟人形象,出现在电视画面上的小道就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道,而是一个民族走出灾难,走向光明的大道。这里,解说词深刻地弥补了画面本身无法展示主人公心理活动的不足,使电视报道境界升高。
事实上,无论是画面还是解说词,都不可能成为独立的整体,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不足和局限,要想用一个绝对的命题来划定解说词与画面的地位,无论从理
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有时以画面为主,解说为其展示抽象的内涵;有时以解说为主,画面为其作形象显示。有时解说为即将出现的画面作必要的铺垫;有时画面为已经出的解说作必要的补充。明确了声画之间这一辩证关系,就可以避免盲从或偏执己见。尤其是在实践中,决不能因"主"而倍受"宠爱",也不因"辅"而格外"冷落"。
(作者单位:湖北电视台)


0

评论Comments